在天津,常能看见个身材偏胖的大妈,穿得就是家常衣服,脸上没半点特别,跟小区里晒太阳的普通老太没啥两样。
可谁能想到,这就是让当地人怕得不行的 “恶魔老太”,路上行人撞见她脚底下立马加速,能绕三条街绝不跟她碰面,街边商铺只要瞅见她往这边来,手忙脚乱就关卷帘门,就怕被她 “盯上”。
就这么在天津祸祸了三年,直到二零一九年她总算被抓进去受了罚,那么这杜大妈到底有多可怕?
杜大妈的“绝活”就是那一套炉火纯青的碰瓷表演,别人可能是一时起意,她却能把随机发挥变成标准动作,还带着一股高压气场,对她来说这已经不是普通闹事,而是一种固定套路的“职业技能”。
她的外形本身就是一块招牌,枯瘦的脸,长期坐在轮椅上,一身弱不禁风的样子,给人天然的“受害者”印象,这身打扮就是她最强的护身符。
只要一出场,别人第一反应就是“她很可怜”,这为后续的表演开了好头,她的剧本同样打磨得无比熟练,每次挑刺她都能挑出那些别人当场很难反驳的理由。
在聚德楼,她指着一盘黑椒牛柳说那不是牛肉而是鸭肉冒充,在高档餐厅她嚷嚷鱼子酱里有玻璃碴,在药店她一口咬定吃了保健品心脏难受,就连邻居送的馄饨她都能说自己吃坏了肚子。
任何食物、任何商品,到她嘴里都可能变成“问题货”,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表演力爆棚,前一分钟还逻辑清晰、嗓门不小,下一秒立刻能切换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当场瘫软在地。
她的喊叫声响亮而尖锐,完全不像一个体弱病人,但却能迅速把周围人吸引过来,只要有人围观,她就会提高音量,控诉商家欺负残疾人,把气氛炒到顶点。
她还懂得如何把环境变成自己的舞台,只要在商家门口一倒下,顾客立刻不敢进门,生意当场停摆,到了超市的办公室里她就直接赖着不走,不给钱不抬身,逼得工作人员焦头烂额。
她这种死缠烂打的手段,不仅干扰商家的正常经营,还让对方在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中慢慢被拖垮。
要说杜大妈的“成功秘诀”,演技是门面,真正的底子是她精准到可怕的算计,她对商家的弱点和社会规则研究得透透的,比许多做生意的老板都更懂门道。
她下手的对象从来不是随便挑的,她看不上小饭馆和杂货铺,只盯那些名气大、信誉好的地方,比如老字号餐馆、连锁超市、甚至大型药店。
她早看明白了这些商家最怕闹丑闻,消息一旦传出去,亏的不只是几千块,是好不容易建立的口碑和稳定客源,大商家心里有数,花钱消灾比硬撑着耗着强,她正是吃准了这份算计。
挑时间她更是精得很,节假日、促销季,她准时现身,元旦那几天超市人挤人,她就坐在轮椅里慢慢推过去。
她知道商家在旺季最怕影响客流,一旦闹出事宁愿赶紧赔钱解决,她能把这种时机掐得死死的,绝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肚子算盘。
法律也成了她的保护伞,她自己心里清楚,七十多岁的人哪怕真犯点小事,警方一般不会拘留,对她来说这就是最硬的护身符,别人担心被抓,她根本不怕,因为她知道自己有年龄这层天然屏障。
最高明的还是她的“定价”,她开口要钱从不乱喊,每次都卡在三千到五千块之间,这个数字既让商家觉得肉疼,但又不到报警立案的门槛。
结果就是,警察来了也只能调解,最后往往还是商家出钱摆平,这点算盘真是比生意人还会算,她还懂得长期经营的道理,从不在同一个地方频繁出现。
今天在东城一家餐馆,过几天跑到西城的超市,下次又出现在药店,她像个换猎场的老狐狸,从来不让商家们有机会抱团揭穿她的套路。
杜大妈的碰瓷生意早不是自己单干,反倒被她经营成了 “家庭公司”,儿子杜晓明、儿媳王芳干脆辞掉原来的工作全职扎进来,一家三口凑成小团队。
在这套班子里,杜大妈是灵魂人物,她就是“总经理”,临场表演全靠她,最后谈判要多少钱也由她拍板,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演技到了她手里已经是炉火纯青,别说商家,就是围观群众也常常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儿子杜晓明负责前期“市场调研”,哪家饭店人气旺,哪家超市顾客多,他都心里有数,他会提前踩点,把适合下手的目标筛出来。
等到母亲在现场突然“病发”或者“摊倒”时,他就混在人群里假装路人,不动声色地帮母亲证实说法,旁边有人一搭腔,商家就更难洗清。
儿媳王芳扮演的是“智囊团”的角色,她天天在网上查资料,收集各种商品的缺陷和投诉,杜大妈口中那些听上去“有理有据”的说法,往往都是王芳提前准备好的。
一家人出动时还会互相配合,有人控诉,有人佐证,还有人在人群里煽风点火,逼得商家无处可逃,相比过去一个人单干,这种“集团作案”成功率高得多,一个月平均能得手两三次。
外界传闻不一,有的说杜大妈干了十年,也有人说不过三年,但无论多久这家人一年挣上十多万已经不成问题,对于一个普通退休家庭来说,这收入比正经上班强太多。
更离谱的是,他们不满足于自己捞钱,还开始在街坊里炫耀“经验”,仿佛要搞个碰瓷版培训班,把这门手艺推广出去。
再熟练的套路也有碰壁的时候,杜大妈的“生意”做到后来已经把商家的耐心耗光,法律的底线也被她踩得稀碎,结局只能是轰然倒塌。
最先翻脸的是商家,以前大家害怕麻烦花钱了事,可次数一多就忍无可忍,她的照片在本地商圈微信群里流传开,大家互相提醒:认准这个人绝不能上当。
理发店老板宁可关了门不做生意,也不肯让她进门瞎闹,丽水那边的商会更干脆,直接联合起来把她堵住,没给半分余地,逼着她当场写保证书,承诺不再骚扰。
真正让她丢脸的是一次在高档餐厅的闹剧,她老套路说鱼子酱里有玻璃碴,以为对方会忍气赔钱,没想到餐厅直接请来食品安全专家,当场鉴定。
专业的人一开口,她的说辞立刻破功,连表演都撑不下去,只能灰溜溜逃走,这一仗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滑铁卢。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连锁药店,以前她每次讹个三五千,金额都卡在刑事立案线下,可这家药店不吃那一套,法务部把多家分店的经历串了起来,发现累计金额已经超过一万五千。
性质一下子变了,从民事纠纷直接升级成刑事案件,警方接到报案后没有声张,暗中查了整整三个月,把她一家人的活动轨迹和赃款流向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等到她再次出门准备碰瓷的时候,警察果断收网,将一家人一锅端,随后在她家里还搜出一堆赃款,连花都来不及花,杜大妈的落网不只是一个碰瓷团伙的覆灭,更是一次社会提醒。
靠商家“花钱消灾”,靠对老人违法的过度宽容,只会养出更嚣张的恶,只有当法律细节更完善,执法更坚决,才能杜绝下一个杜大妈。
商家们松口气说“终于能安心营业了”,背后是一种长久的压抑终于释放,而围观群众说“希望这是结束,也是开始”,则道出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