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又传来好消息,一项全新的水稻制种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成功使水稻制种像种杂交稻一样简单,明显省工、省力、省钱。
这项名为“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的水稻制种技术,今年首次在四川大面积示范。该技术负责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研究员刘文江介绍,传统的水稻制种是按“2行父本搭配10-12行母本”的比例进行分行种植,且是先栽父本,后栽母本,最后还要分行收获,非常麻烦。“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技术,则在父本采用了课题组多年选育的一个材料——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其特点是颖壳带有与众不同的明显的金黄色,这使水稻制种就像种杂交稻一样实现“一道清”,最后通过色选机将父本、母本(种子)分选出来,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9月13日,四川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在新都区泰兴镇实施的“金色壳水稻恢复系杂交组合轻简高效制种技术”示范片进行了田间验收。结果显示,采用了“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的田块,每亩稻种产量较传统方式提升34.9公斤,而制种综合成本下降850元/亩。
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制种新技术显著简化了制种环节,提高了制种结实率,大幅度降低了制种生产成本,建议加快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