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三十二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术年会(CUA2025)的筹备工作在大连紧锣密鼓推进时,9月3日,从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传来捷报——大医二院与那曲市人民医院携手,通过5G远程机器人手术协作项目,成功为患者卓玛(化名)完成手术。
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那曲市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由大医二院刘志宇教授团队与辽宁省援藏医疗队员、那曲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艳龙共同完成。这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云端手术”,不仅是献给CUA2025的一份厚重礼物,更让“大医温度”穿透高原的稀薄空气,直抵患者心间。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机器人手术团队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患者困境:高原重病背后的 “求医难”
卓玛的遭遇,是许多高原重病患者的缩影——持续的腰痛伴发热让她日渐憔悴,检查显示她患上了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伴肾积水。此前,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已在膀胱镜下为其置入双J管,肾积水虽略有改善,但患者的腰痛症状仍未得到缓解,亟需进一步手术干预以解除完全梗阻。
但在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那曲,这样的复杂手术以往意味着:
▶ 辗转数千公里前往低海拔城市
▶ 忍受山路颠簸可能加重病情的风险
▶ 承担高昂的交通与住宿费用
“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是卓玛和家人最朴素的愿望。
术前攻坚:多学科联动筑起“安全屏障”
“高海拔、低氧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那曲市人民医院刘宇峰院长多次组织两地团队召开远程会议,我院王梁主任、戴志红教授与王艳龙教授组成的专家团全程深度参与。
远程屏幕两端,专家们逐帧分析卓玛的影像资料,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伴肾积水的成因溯源,到高原环境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潜在影响,甚至连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在低压环境下的变化都纳入考量。伦理委员会的专家也全程参与,对手术风险与患者受益进行系统评估,“必须让患者在最安全的前提下,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成为团队共识。经过多轮推演,一套融合高原生理特点与机器人手术优势的个性化方案最终敲定,应对迷走血管、术中出血、网络延迟和机械故障等突发状况的预案也细化到每一个操作步骤。
然而,在那曲实施远程机器人手术,堪称一场“极限挑战”: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要在极端低压下保持0.1毫米级操作精度;5G信号需穿透雪山实现“零延迟”传输;医护团队既要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又要确保手术全程安全。
“不能让距离成为健康的阻碍!”作为我院援藏专家,王艳龙医生深知高原患者的期盼。恰逢CUA2025召开之际,他与我院刘志宇教授团队一拍即合:用5G远程机器人技术,让大医二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空降”那曲。
筹备工作早在数月前就已启动:机器人技术团队在实验室里,完成了上百次机器人指令传输测试,将信号延迟控制在毫秒以内;刘志宇教授团队结合卓玛的病情和高原人体特点,设计了精准的手术路径,并与王艳龙反复开展模拟演练;护理团队则提前对卓玛进行高原病预防指导,监测她的血氧与心率。
远程协作:国产机器人架起“生命天路”
手术当天,针对当日上午的检查,刘志宇教授在术前与专家团队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讨论,重点明确了诊断细节、手术入路方案及术中可能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此时,4000公里外的那曲手术室内,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已精准完成术前定位。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的高清画面中,卓玛肾盂区域的每一根血管均清晰可辨,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视觉支持。
术中探查证实了术前讨论的疑虑:肾盂狭窄并非由内源性因素导致,而是由于变异的迷走动静脉压迫所致,且肾盂呈现完全内生性特征。在远程手术环境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再次进行紧急讨论。最终决定采取三重措施:充分松解压迫肾盂的变异血管,离断部分属支静脉以缓解张力,并通过血管适当悬吊彻底解除盂管交界处的狭窄。
“分离组织”“调整角度”——随着刘志宇教授娴熟灵活的远程操控,机械臂精准联动,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把控到位。他凭借精准的解剖判断与操作技巧,灵活规避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等意外风险,确保手术每一步都精准精细。与此同时,王艳龙不仅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时反馈术中情况,更在关键操作中配合完成组织牵拉、术野暴露等重要环节,通过默契协作让两地团队实现了如 “同室协作” 般的紧密联动,为手术顺利推进筑牢了保障。
经过1.5小时的精细操作,肾盂梗阻成功解除,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不足5ml,充分体现了远程手术团队的高效协作与精准操作能力。
刘志宇教授在大医二院操作国产机器人进行那曲远程手术
那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内,王艳龙医生在床旁辅助远程机器人手术
康复神速:科技背后的 “人文温度”
术后第二天,卓玛就能下床活动,腰痛症状明显缓解;第五天,她顺利出院,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没想到在那曲就能享受到知名的大连专家的手术,太感谢了!”她的家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道谢。
那曲市人民医院机器人手术团队保障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这场手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成功治愈一位患者:它首次验证了国产机器人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为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均等化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将我院“理念援藏、技术援藏”的初心落到了实处——自2001年以来,我院已派出30余名援藏人员,通过技术带教、远程会诊等方式持续提升那曲医疗水平,此次远程手术更是将“互联网+医疗”的边界推向了新高度。
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这场跨越山海的手术,是大医二院用科技与担当书写的“健康答卷”。手术恰逢CUA2025召开之际,我们期待以此次突破为起点,让更多像卓玛一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优质医疗的温度,让健康之光照亮每一寸土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