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乌克兰现蝗灾,印度也基本年年遭殃,为啥中国鲜有如此严重的灾情

0
分享至



称乌克兰为“欧洲粮仓”一点儿也不为过,但最近乌克兰竟然被一群小虫子搞得焦头烂额。一平方米能土地竟然有约80只蝗虫,起飞的时候遮天蔽日,庄稼地一扫而空,连草都不剩。有人说,打仗还能抢收点粮食,这蝗虫一来,直接颗粒无收,连饭都吃不上了。

为啥这种蝗灾老是在乌克兰、印度发生,咱们中国咋就很少听说呢?难道咱们的土地有啥“防虫结界”?其实哪有什么结界,有的只是千百年来的积累、科学的防治体系和一次次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说起蝗灾,那可不是新鲜事儿,外国遭遇的蝗灾早在《旧约圣经》里就有记载,而中国蝗灾在古代史书更是比比皆是。但为啥现在乌克兰和印度还老是“中招”,咱们却很少听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秘密。

先得从蝗虫本身说起,全世界蝗虫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能形成蝗灾的,主要是沙漠蝗和东亚飞蝗这两种。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喜欢热、喜欢干,繁殖还特别快。一旦条件合适,几天就能孵化,几十天就能成灾。

乌克兰和印度很多地方正好就是这样的环境,乌克兰虽然号称欧洲粮仓,但南部地区气候偏干,尤其这几年气候变化大,气温上升、降水不稳定,给蝗虫提供了温床。印度更不用说,地处热带,雨季一过,气温一升,蝗虫就来了劲儿。



那咱们中国呢?其实历史上也总闹蝗灾,明清时期特别频繁,甚至有人说“蝗灾猛于虎”。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在防蝗治蝗方面下了大功夫,建立起了一整套监测、预警和防治体系。

从卫星遥感到地面监测,从无人机喷药到生物防治,手段五花八门。而且咱们还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哪块地有问题,很快就能发现、很快就能处理。

再加上咱们的粮食结构多样,不像有些国家主要靠一两种作物“吃饭”,一旦受灾就全完了。咱们这边稻子不行还有玉米,玉米不行还有薯类,抗风险能力强。



咱们的农业管理方式也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印度、乌克兰这些地方,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资金有限,防治手段也比较传统。而中国早就开始推广集约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治也更系统。

再加上咱们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大,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防灾减灾,像蝗虫这种大事更是优先处理。而且中国还有个传统,就是“群防群治”,一旦发现蝗虫迹象,政府、农民、技术人员一起上,打药、放鸟、挖卵,能上的一起上,效率高、反应快。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生态系统的稳定,蝗灾不是无缘无故爆发的,它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比如湿地减少、植被破坏、天敌减少,都会让蝗虫有机可乘。

而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搞生态农业、绿色防控,保护天敌、恢复生态,从根本上减少了蝗虫爆发的可能性。

比如在河北、山东等地,很多地方放养了鸡鸭来吃蝗虫,既环保又省钱。还有用寄生蜂、真菌等生物手段来灭虫,效果都不错。



全球变暖让很多地方的气候更适合蝗虫繁衍,尤其是在干旱和洪涝交替出现的地区,蝗虫繁殖得更快。印度和乌克兰这些年都出现过极端气候,给蝗灾提供了温床。

而我们虽然也有影响,但因为监测体系健全、应对机制灵敏,往往能提前发现、提前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再说个有意思的事儿,其实咱们中国现在也有蝗虫,但多数是“本地货”,比如东亚飞蝗,它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不会大规模迁飞,所以容易控制。而这次乌克兰闹的是沙漠蝗,原产于非洲,后来逐渐扩散到中东、南亚,甚至飞到了欧洲。

这种蝗虫飞得远、吃得狠,一个蝗群能覆盖几百平方公里,一天吃掉的粮食够几万人吃。它们之所以没飞到中国来,也跟地理环境有关。

中国西部有青藏高原挡着,南边有横断山脉拦着,北边又冷,它们根本飞不过来。就算偶尔有几只“误入”,也翻不了天。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全球气候越来越不稳定,农业交流又频繁,谁也不能保证蝗灾不会出现在中国。所以咱们还得继续加强监测、完善预案、提升防控能力。

尤其是现在农业科技发展快,咱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预测蝗虫动向,用更环保的方式治理虫害,既能保护粮食安全,也不破坏生态环境。

蝗灾不是小事,它关系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一旦放松警惕,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反扑。别看蝗虫小,但它能掀起的风暴,可不小,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TVB的四小花
2025-10-22 02:25:03
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人事消息

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人事消息

鲁中晨报
2025-11-04 09:19:09
哈里愤怒发声:不公平!安德鲁用查尔斯私房钱花天酒地,梅根却因是黑人还二婚被虐待

哈里愤怒发声:不公平!安德鲁用查尔斯私房钱花天酒地,梅根却因是黑人还二婚被虐待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02 16:36:34
王家卫“专收”大胸女人!?

王家卫“专收”大胸女人!?

八卦疯叔
2025-11-03 10:53:02
中年觉醒:40岁才是人生的开始

中年觉醒:40岁才是人生的开始

尚曦读史
2025-11-03 05:10:04
炸锅!C罗说出心里话:梅西绝对没我强!曾自称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炸锅!C罗说出心里话:梅西绝对没我强!曾自称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念洲
2025-11-04 08:33:07
饭后黄金半小时:做这件事,血糖、血管、体重都感谢你

饭后黄金半小时:做这件事,血糖、血管、体重都感谢你

猫大夫医学科普
2025-10-12 06:47:41
全网社死!上海出轨律师大有来头,已躲起来,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全网社死!上海出轨律师大有来头,已躲起来,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呼呼历史论
2025-11-04 12:06:02
掘金完胜!约基奇34+14穆雷低效,拉文全队最低,威少26+12很开心

掘金完胜!约基奇34+14穆雷低效,拉文全队最低,威少26+12很开心

鱼崖大话篮球
2025-11-04 12:36:45
人类历史上经典的5个悖论,极度烧脑,你曾认真思考过吗?

人类历史上经典的5个悖论,极度烧脑,你曾认真思考过吗?

半解智士
2025-10-14 22:47:15
国王首次20+10与525次两双!底薪威打PF也强势 掘金球迷为他呐喊

国王首次20+10与525次两双!底薪威打PF也强势 掘金球迷为他呐喊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4 12:28:27
阿门-汤普森27分申京26+11 火箭力克独行侠四连胜

阿门-汤普森27分申京26+11 火箭力克独行侠四连胜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4 12:11:03
上海一消费者称花91元买一根甘蔗,“口感与普通甘蔗没太大区别”,商家:绿皮甘蔗,9.9元一斤,口感更软嫩

上海一消费者称花91元买一根甘蔗,“口感与普通甘蔗没太大区别”,商家:绿皮甘蔗,9.9元一斤,口感更软嫩

观威海
2025-11-04 09:34:03
背负31年抛弃妻子骂名的周野芒,揭穿奚美娟的风流丑闻自证清白

背负31年抛弃妻子骂名的周野芒,揭穿奚美娟的风流丑闻自证清白

观察者海风
2025-10-12 09:53:25
许华山通过女飞体检后,院长得知她父亲是许世友:这事我做不了主

许华山通过女飞体检后,院长得知她父亲是许世友:这事我做不了主

兴趣知识
2025-11-02 21:43:15
张家界“爱国贼事件”:傻X式爱国,是个巨大祸害

张家界“爱国贼事件”:傻X式爱国,是个巨大祸害

麦大人
2025-10-13 15:29:56
最高法典型案例:司法建议惩治建设工程“三包一挂”违法行为

最高法典型案例:司法建议惩治建设工程“三包一挂”违法行为

澎湃新闻
2025-11-03 11:12:26
iOS26.1正式版发布,多名用户见证,真的提高了续航!

iOS26.1正式版发布,多名用户见证,真的提高了续航!

数码八叔
2025-11-04 12:19:11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梁讯
2025-11-03 16:22:34
赵少康急了!大陆一记重拳挥向沈伯洋,他为啥第一个跳出来?

赵少康急了!大陆一记重拳挥向沈伯洋,他为啥第一个跳出来?

观星赏月
2025-11-03 03:17:09
2025-11-04 13:27: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81文章数 5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白所成等5人被判死刑:赌诈资金290亿 致6名中国人死亡

头条要闻

白所成等5人被判死刑:赌诈资金290亿 致6名中国人死亡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繁花》录音事件完整版长达43分钟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上汽旗舰智己LS9首发评测 可能是最好开的9系SUV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数码要闻

曾被嫌弃「非刚需」的洗碗机,成了小米家电的又一拳头品类?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房产要闻

信达·繁花里 | 老照片征集活动 温情启幕

无论女人多大年纪,秋天都要准备几件“针织衫”,温柔舒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