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起案子看得人又揪心又气愤!男子通过微信 “摇一摇” 加了个女网友,俩人在车里发生关系后,男子突然猝死,可女子不仅没打 120,还拿走他手机偷偷跑了,直到 9 天后,警方才在车里发现男子的尸体!最后家属索赔 48 万,法院判女子赔 13.8 万 —— 这事儿里,藏着太多值得所有人警醒的教训!
事情得从 2023 年说起。张先生(化名)用微信 “摇一摇” 加了张女士(化名),俩人没聊多久就见面了,2 月 25 号还在酒店发生了第一次关系。3 月 3 号晚上,俩人又约着见面,张先生开车到公园接上张女士,把车开到一条偏僻街道后,俩人在后排座位发生了关系。可刚结束没多久,张先生突然说身体不舒服,接着就不对劲了。
张女士说,她当时也慌了,赶紧做了点简单的急救,折腾了 40 分钟,可张先生还是没了呼吸。这时候,张女士第一反应不是打 120,也不是报警,而是怕俩人的关系暴露 —— 毕竟她自己是有配偶的,要是这事传出去,家庭就毁了。于是她趁没人,拿走张先生的手机,悄悄下了车,把没了呼吸的张先生独自留在了密闭的车里。
就这么过了 9 天,直到 3 月 12 号,有路人发现停在路边的车不对劲,报了警,警方才在车里找到张先生的尸体。后来法医鉴定,张先生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死的 —— 简单说,就是突发心梗。
张先生的家属得知消息后,崩溃又愤怒,他们觉得要是张女士当时及时打 120,说不定张先生还有救,于是把张女士告上法庭,索赔 48 万多。一审法院审理后,把这事的理儿掰得明明白白:
首先,张女士自己有配偶,还跟张先生保持不正当关系,这本身就违反公序良俗,得遭谴责;其次,当时车停在偏僻地方,又是密闭空间,张先生身边只有张女士一个人,她明明看到张先生不舒服,也救了 40 分钟,知道对方处于危险中,这时候她就有了 “合理救助义务”—— 可她倒好,不仅不打 120,还拿走手机跑了,直接让张先生没了被抢救的机会;不过张先生自己也有责任,他明知自己有严重的心脏病,还在密闭小空间里做剧烈活动,自身过错更大。
最后一审法院判:张女士承担 15% 的责任,赔家属 13.7 万多。可双方都不服,家属觉得赔太少,张女士觉得自己没那么大责任,都上诉了。二审法院查了实情后,只是调整了丧葬费的计算方式,最终判张女士赔 13.8 万多,维持了一审的责任划分。
网友们看完这案子,议论得特别热烈:“这女的也太自私了,见死不救还拿人手机,赔 13 万一点都不冤!”“男的也糊涂,有心脏病还乱搞‘摇一摇’的关系,最后把命搭进去了”“要是当时打了 120,说不定人还在,一时的侥幸和自私,毁了两个家庭”。
其实这案子最核心的点,就是 “紧急救助义务”。不是说只有亲属、医生才有救人事责任,当一个人处于只有你能帮的境地时,你就有义务伸出援手 —— 就像哲学家康德说的:“对他人的生命尊重,是所有道德的起点。” 张女士明明知道张先生没了呼吸,明明是唯一能求救的人,却因为怕自己的丑事暴露,选择了逃避,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而且这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两个醒:一是网上交友要谨慎,尤其是 “摇一摇” 这种陌生社交,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更别轻易发生亲密关系,不然很可能惹上麻烦;二是不管遇到啥情况,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 就算担心关系暴露,也该先打 120,救人才是最要紧的,要是张女士当时能这么做,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也不用赔这笔钱。
现在判决下来了,张女士不仅要赔钱,还得一辈子背着 “见死不救” 的道德污点;张先生的家属虽然拿到了赔偿,却永远失去了亲人。这起悲剧,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两个人的错误选择,变成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你怎么看这起案子?觉得 13.8 万的赔偿合理吗?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第一时间打 120 吗?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