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商业化浪潮与严格管理规定碰撞的当下,陈梦直播带货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将她与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2025年9月13日,陈梦以“国乒球员”身份现身某洗面奶品牌直播间,开启长达数小时的带货之旅,还生成专属商品链接。尽管活动热度与销量平平,却已触碰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红线。总局早有规定,现役运动员参与非公益类直播带货,需提前报备且原则上不予批准,陈梦此举明显违规。加之她于2024年12月退出WTT世界排名,却未正式宣布退出国家队,身份模糊间仍以“国乒球员”标签活动,更是加剧争议。
回顾总局相关规定,1998年就明确现役运动员商业活动需经所属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批准,收益按比例分配;2025年新规进一步收紧直播带货管控。对比类似案例,王楚钦橱窗误开迅速关闭道歉未受罚,而陈梦主动带货且未报备,违规性质更严重,面临的处罚或许也更严厉。就像曾经宁泽涛私签竞品与游泳中心冲突,最终被国家队开除,足见违规后果的严重性。
如今,王励勤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若官宣陈梦退役,直播带货违规问题迎刃而解,但陈梦将失去“国乒球员”身份,未来活动只能以“前国手”或“乒乓球运动员”自称;若选择内部协调,补办报备或通报批评,虽能减轻处罚,却要平衡运动员权益与国家队管理权威,且一旦处理不当,易引发其他运动员效仿,削弱规定严肃性。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陈梦个人的考验,更折射出体育总局强化商业活动监管的趋势,以及国家队身份认定存在的漏洞。未来,若查实违规,陈梦或面临罚款、禁赛甚至影响全运会参赛资格;王励勤也极有可能借此契机,推动更严格的商业活动审批流程,强化国家队纪律。
在流量与规则并行的时代,运动员们需时刻保持对制度的敬畏,而体育管理部门也需不断完善规则,在保障运动员合理权益与维护体育纯净之间找到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