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美国犹他州官方与联邦调查局联合确认,涉嫌刺杀查理·柯克的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已被逮捕。
抓捕的关键线索来自罗宾逊的父亲,在儿子主动承认“制造了这起事件”后,父亲选择向警方报案。
柯克的身份绝非普通保守派人士
他是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的创始人,更被视作“MAGA三代领袖”中极具号召力的一员,长期在校园、社交媒体和电视平台为特朗普重返白宫造势。
他的遇刺,瞬间在美國右翼圈子掀起波澜。
特朗普在案件曝光后第一时间发声,将柯克之死归咎于“激进的左翼疯子”,声称“必须让这些人付出代价”,还宣布追授柯克“自由勋章”;副总统万斯甚至动用“空军二号”专机,亲自护送柯克的灵柩返回故乡。
本来想,这或许只是美国左右翼对立加剧的又一例证,但后来发现,随着调查深入,案件走向与最初的猜测完全相悖。
嫌疑人罗宾逊的政治倾向逐渐成为争议焦点。
据《经济时报》报道,这位22岁的年轻人被逮捕后,其社交账号内容被网友翻出,他曾发布过一张身着黑色阿迪达斯运动服的蹲姿照片。
熟悉美国极右翼网络文化的人不难发现,这个姿势与极右翼“Groyper”运动的标志性表情包高度吻合。
该表情包是“佩佩青蛙”的变体形象,最早起源于4chan论坛,如今在极右翼社群和部分讽刺性网络圈子里广泛传播。
还有网友爆料,罗宾逊曾在万圣节期间,特意装扮成这一表情包的模样。
更值得关注的是,调查人员在案发现场找到的弹壳上,刻有反法西斯相关信息;要知道,部分极右翼势力常以“反法西斯”为伪装,传播极端主义思想。
不过,目前官方尚未确认罗宾逊与“Groyper”组织的直接关联。
公共记录显示,他登记为无党派选民,且未参与上一次总统选举投票。
甚至他步枪弹药上的特殊标记,向上、向右及三个向下的箭头,经比对也与热门电子游戏《地狱潜者2》中的指令符号一致,对应游戏内“鹰500公斤炸弹”的技能,搞不清这一标记是单纯的个人喜好,还是与极右翼思想存在关联。
“Groyper”组织的性质。
据《新闻周刊》与反诽谤联盟的定义,该组织由尼克·富恩特斯领导,核心成员包含“另类右翼、白人民族主义者与基督教民族主义者”,公开持有反犹太、种族主义和恐同立场,却习惯用“捍卫传统价值观、保护家庭”的说辞掩盖极端本质。
他们的吉祥物“Groyper卡通青蛙”,正是“佩佩青蛙”的变体,成为识别该组织的重要符号。
“Groyper”与柯克的矛盾早有渊源,最著名的便是2019年的“Groyper战争”。
当时,富恩特斯的追随者多次闯入柯克“美国转折点”组织在高校举办的活动,现场质疑柯克“稀释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认为他的保守主义路线过于妥协。
面对挑衅,柯克明确反击,称“Groyper”成员为“极端主义分子”,并强调自己主张的保守主义“应向所有背景的人开放”,坚决拒绝种族主义与恐同思想。
这场冲突本质上是美国保守派内部的“路线之争”,一方追求温和、包容以扩大影响力,另一方则坚持激进、排他的极端立场。
柯克之所以成为极右翼的攻击目标,核心在于他的多项主张与“Groyper”等势力存在根本分歧。
在移民政策上,柯克曾公开提出,美国大学毕业的高技能国际学生,应获得“钉在毕业证书上的绿卡”。
这一观点在极右翼看来,是对“美国优先”原则的背叛,保守派专栏作家米歇尔·马尔金就曾公开谴责柯克“背弃了核心民族主义价值观”。
在社会议题上,柯克支持公开身份的同性恋保守派参与活动,且不愿认同“白人身份政治”,这些立场与“Groyper”主张的“白人至上”“反对LGBTQ权利”形成直接对立,也让他长期被极右翼贴上“建制派把关人”的标签,认为他阻碍了极端思想进入保守派主流。
柯克的遇刺,还让美国右翼内部一个更核心的矛盾浮出水面,谁来继承特朗普的政治遗产。
随着特朗普政治生涯进入暮年,其倡导的“特朗普主义”成为右翼阵营争夺的核心资源。
富恩特斯:最活跃的争夺者之一
据《纽约时报》报道,富恩特斯早年曾将特朗普称作“能拯救西方文明的凯撒式人物”,但近年态度彻底转变,公开批评特朗普“无能、腐败”,尤其反对特朗普在加沙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拒绝公布爱泼斯坦文件”的做法。
他的矛头尤其指向副总统万斯,将其描述为“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在实验室里创造的特朗普主义虚构人物”,并明确表示,若万斯在2028年获得共和党提名,将呼吁追随者“要么待在家中,要么投票给抗议候选人”。
这场遗产之争并非仅限于富恩特斯与万斯。
今年夏天,保守派知名记者塔克·卡尔森就在播客中公开质疑富恩特斯,称其为“住在芝加哥地下室的怪异小同性恋孩子”,否认其影响力。
富恩特斯则以极具夸张色彩的方式回应,多数舆论认为他在这场交锋中占据了上风。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历史学家马特·达莱克的分析颇为中肯,他指出“特朗普大概率已处于政治生涯的暮色中,富恩特斯、卡尔森、万斯等人的争斗,本质是对‘特朗普主义合法继承权’的争夺”。
更值得警惕的是,柯克这一“相对温和声音”的消失,可能会加剧美国右翼的激进化。
乔治华盛顿大学极端主义项目研究员卢克·鲍姆加特纳认为,“柯克将自己塑造为相对易接近的声音,若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大概率不会是温和力量,反而会倾向于用更多愤怒驱动的激进言论吸引支持者”。
恐怖主义专家布鲁斯·霍夫曼也发出警示,“当像柯克这样愿意辩论的温和声音被沉默,它们通常会被更响亮、更激进的声音取代”。
说实话,这种趋势若持续下去,美国政治极化与暴力风险只会进一步升级。
回头看柯克遇刺案,它远非一起孤立的政治暴力事件,而是美国保守派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后的爆发。
从特朗普最初对“激进左翼”的追责,到凶手疑似关联极右翼的反转,再到背后围绕“特朗普遗产”的明争暗斗,每一个环节都暴露了美国右翼阵营的深层分裂。
柯克的离去,让MAGA运动失去了一位能平衡激进情绪的关键人物,也为极右翼势力扩张话语权提供了空间。
随着2028年美国总统选举临近,这场“继承权之争”只会愈发激烈。
美国右翼政治是否会彻底滑向极端,政治暴力是否会成为解决分歧的“常态”,怕是最有体会的还是普通美国民众。
毫无疑问,这种为了理念与权力斗至流血的局面,对美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