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极保护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中,通电电位是评估保护效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参数。当该读数发生正移(变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预警信号,意味着对管道或储罐的保护水平正在下降,腐蚀风险显著增加。
一、电位正移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通电电位正移意味着被保护结构物的电位偏离了“负向”的安全区,向更“正”的方向移动。根据阴极保护原理(使金属成为阴极,并极化至-850mV vs CSE或更负),电位正移表明极化程度减弱,驱动保护的电流可能不足。如果电位正移超过临界值,结构物将脱离完全保护状态,面临腐蚀威胁。
二、原因深度分析
导致通电电位正移的原因多样,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类:
1.阳极消耗殆尽: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无论是牺牲阳极(镁、锌、铝)还是外加电流的辅助阳极(高硅铸铁、MMO等),其寿命都是有限的。随着阳极材料消耗,输出电流能力下降,无法维持所需的保护电位,导致读数正移。
2.系统回路故障(“断路了”):
- 电缆断裂:连接阳极或汇流点的电缆因施工破坏、土壤应力、腐蚀或意外挖断,导致电流回路中断。
- 接头故障:电缆与阳极、或电缆与管道之间的连接点是最薄弱的环节。此处可能因腐蚀、松动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大甚至完全失效。
3.外部干扰:管道邻近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或其他阴极保护系统,可能会产生动态直流干扰。这种杂散电流可能抵消甚至反转您原有阴极保护系统的电流,导致电位剧烈波动并向正方向漂移。
4.环境条件变化:土壤湿度降低(如干旱季节)会导致土壤电阻率急剧升高,使得阳极输出电流困难,同样会引起电位正移。
三、故障排查清单(流程图精简版)
遵循“从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进行系统性排查:
第一步:初步现场确认
- 复核测量:使用经过校准的万用表和硫酸铜电极(CSE)重新测量,确认读数准确无误。检查所有测试桩,判断是个别点还是全线正移。
- 目视检查:快速检查恒电位仪(整流器)、接线箱是否有明显异常,如屏幕无显示、保险丝熔断、电缆被挖断等。
第二步:系统电源与回路排查(针对外加电流ICCP)
- 检查恒电位仪:测量其直流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若输出电流显著降低或为零,但输出电压正常或偏高,表明外部回路电阻增大(指向阳极或电缆故障);若输出均为零,则设备本身故障。
- 测量阳极地床电阻: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阳极对地电阻。若电阻值异常增高,极有可能是阳极耗尽、电缆断裂或接头故障。
第三步:深入诊断
- 排查电缆与接头:对关键连接点进行导通性和电阻测量,查找高电阻或断路点。
- 干扰源调查:若以上均无问题,需进行24小时连续电位监测,观察电位正移是否与特定事件(如电气化铁路运营高峰时段)同步,以判断是否存在动态直流干扰。
第四步:解决方案
- 阳极耗尽:规划并更换新的阳极地床。
- 电缆/接头故障:开挖修复,并做好防腐绝缘。
- 外部干扰:安装排流设施(如极性排流器)。
- 环境变化:可考虑临时增加输出电流(ICCP)或浇水降低接地电阻,但长期需评估阳极地床设计。
通过以上系统化的排查,可以快速定位阴极保护电位正移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础设施的长久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