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每日幸运签#
在西藏昌都市左贡县绕金乡左巴村,林业工作人员近日确认发现一株树龄高达416年的野生葡萄树。这株古树高约8米,地围209厘米,胸径67厘米,生长在海拔约2400米的区域,是目前已知高海拔地区树龄最长的野生葡萄树。
这次发现是在昌都市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中实现的。西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研究室通过年轮鉴定技术,结合树木的胸径等测量数据,综合评估确定其树龄为416年。这意味着这株葡萄树萌芽于明代万历年间,历经四个世纪的风霜雨雪。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海波表示,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发现树龄超过400年的野生葡萄树非常罕见,充分体现了高原地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这株古葡萄树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对此,有人感叹:"四百多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更迭,它却一直在那里生长";也有人关心保护措施:"希望当地能好好保护这个自然遗产";还有网友联想到葡萄酒文化:"不知道它的果实是什么味道,能否酿出特别的美酒"。
普通葡萄树天生是藤蔓形态,枝条柔软,长到一定长度就会自然下垂,没法自己直立生长,所以种植时都得搭架子,让藤蔓顺着架子爬。但野生葡萄树不一样,像西藏左贡发现的这棵 416 年野生葡萄树,它的枝干更粗壮、木质化程度高,能支撑自身重量,不用搭架子也能直立生长。另外,野生葡萄树的基因里,本身就有更强的直立生长能力,这是长期适应野外环境进化出来的特性,所以慢慢就长成了 8 米高的大树模样。
这株野生葡萄树能存活如此之久,可能与当地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有关。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同时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野生葡萄树本身可能具有特殊的遗传特性,使其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并长寿生长。
这项发现对研究高原植物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这株古树的基因特征,了解植物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以及其长寿的遗传机制。同时,这也为研究气候变化对高原植被的影响提供了活体样本。
这株416岁野生葡萄树的发现,不仅刷新了我国野生葡萄树龄的记录,也向世人展示了高原生命的顽强与神奇。它静静地生长在雪山脚下,见证了四个世纪的气候变化和历史变迁,成为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活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株古树或许还能为人类揭示更多关于生命适应与延续的秘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