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清晨,特拉维夫上空再度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浪像刀子一样划过城市,人潮蜂拥进防空洞——被击中的,远不止几个目标点,更是“铁穹无懈可击”的心理神话。几分钟后,答案揭晓:也门胡塞武装站出来认领,他们用一枚“巴勒斯坦-2”多弹头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对特拉维夫地区的多个敏感目标实施了打击。中东战局,由此迈进“拦不住、打得到、还打得久”的新阶段。
以色列学界有人直言:“我们正在被训练成穴居动物。”这不是夸张。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民众一年内进入避难所的次数,据称已从此前的年均约4次暴增到37次;报道中提到,超过七成的以色列儿童出现创伤应激反应。战争不只在前线发生,它也在地铁口、楼梯间、地下室里蔓延。
回到事件发生的当晨。特拉维夫警报骤然拉响,许多人第一时间猜测来袭方:伊朗?卡塔尔?叙利亚?还是几个国家的联合行动?不久,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通过电视讲话宣布:发射了一枚“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而且是“多弹头”构型,已命中多个敏感目标。事实至少指向两点——导弹成功突破以色列防空体系,且命中效果不止于单点。
这次打击释放的信号远不止一次突袭那么简单。其一,“巴勒斯坦-2”确实具备高超音速特征,在速度和末段机动叠加的情况下,传统拦截手段几乎失效;其二,多弹头分导让单枚拦截对单枚来袭的模式彻底被打破,拦截窗口被进一步压缩;其三,胡塞并不追求一锤定音的“重拳”,而是用细密的“小雨”持续敲打——三天两头打补给、打商船、打要害节点。
这种低强度高频率的打法,对一个高度依赖外部物资与武器输入的以色列来说,等于在神经末梢上不断扎针。
很多人最大的疑问在于技术层面:“巴勒斯坦-2”究竟什么来头?根据也门方面的说法,它是一型两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标称最高速度可达16马赫,具备一定隐身特性,末段带有小型弹翼,可以做轨迹修正。若和外界熟知的高超音速武器对比,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俄系“榛树”导弹。
这自然引发质疑:哪怕考虑到伊朗的援助,胡塞也难以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突然超越传统军工强国的长期积累。可反过来,接连“打穿”以色列防空并命中重点目标,又让“纸面数据夸张”的怀疑显得力不足。技术真实性与战场有效性的张力,在这型导弹身上被同时放大。
从战术到战略,胡塞的打法有其一以贯之的“韧”:频次高、成本可控、目标灵活,像不断往水面投石子,看似只是泛起涟漪,实际上却在改变水下暗流。对于以色列而言,这意味着资源被迫在防空、反导、海上交通保护和后勤修复之间反复分配,哪一端松一点,哪一端就可能出问题。以军的注意力被持续牵扯,时间开始站在胡塞一边。
把这张地图再铺大一些。过去七百多天里,以色列前后与七个中东国家发生冲突或摩擦。多数国家在遭受空袭后,最终回到短时的“停火—谴责—再观望”的循环。而也门胡塞选择了另一条路:不按牌理坐下谈,而是干脆把牌桌一掀再掀。你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政治立场,但很难否认其方法论——用有限的手段制造不对称效应,让对手长期“忙不过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铁穹”这个曾被视为样板的拦截系统,在高超音速与多弹头的复合挑战下显得力不从心。高超音速让预警和反应时间被压缩到极限;末段机动让轨迹难以预测;而多弹头分导,则迫使以色列付出成倍的拦截成本。即便偶尔“拦截成功”,只要有一两枚漏网,防守就不是“零失误”的胜利,而只是“侥幸过关”。
胡塞方面也毫不讳言他们的叙事:以色列人今天的避难,正是加沙人民多年逃亡的缩影。他们强调,工厂昼夜赶工,虽然做不到“日产一弹”,但只要产线不断、节奏还在,威慑就成立。尤其在多弹头能力成型后,哪怕每次都只是“毛毛雨”,天空也很难再完全放晴。
回头看9月13日的这次袭击,既验证了胡塞“能打到”的射程和“能打穿”的能力,也把以色列从“防空可控”的舒适带里推了出来。对以色列而言,真正消耗人的不是一次猛烈的风暴,而是没完没了的阴晴不定;对胡塞来说,关键不在于能否赢下一场,而在于能否不断拖住对手,把时间耗在自己身上。在这种博弈里,谁能撬动对方的资源配置,谁就握住了更长的杠杆。
这次打击意味着什么?它首先意味着拦截体系的范式必须更新,其次意味着以色列的防务预算和社会承受力将长期面对“高频小痛”的消耗,更意味着中东冲突的熵只会继续增大而非自然减小。胡塞的技术到底“有多真”,或许仍需更多残骸和弹道数据来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让对手“不得安宁”的方式。短期内,这片天空,很难彻底安静下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