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心悟•愉悦心知 人天心流•智慧心法 王陽明心學的思维与认知确实与众不同。以“心即理”为根基,以“致良知”为核心功夫,通过“事上磨练”,实践“知行合一”,最终达成内在人格的完善与外在事功的成就
陽明心學的核心要义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意味着每个人内心原本就具足成就完美人格和洞悉天下万理的一切资源,即“良知”,无需向外在的事物、权威和经典去苦苦寻求真理和道德法则。这一要义高扬了人的主體性尊严和自信。
心即理、致良知、動中静、静中定、舍中得、事上磨练、知行合一,人格完善、万事皆成
自然而然
心即理也
王阳明心學震撼人心。它颠覆了所有人的思维与认知:“心即理”,此谓阳明心學的基石。它意味着宇宙间最高的“天理”并不在心外,而就在人的本心之中。心与理是合一的。这意味着,道德判断的标准内在于人心,而非外在的规范,如朱熹所说的需要不断“格物”才能认识“理”。其意义是:将从外部权威转向内在良知的自信,是一切实践的起点。
人的“心”本體(良知)与万物互联,与万物之理是相通的。其实践意义:无需向外寻求人生的真理、真谛与道德准则,或判断是非对错。
顺其自然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越是艰难困苦处,越是修心养性时
生命中那些最深的坎、最痛的伤,不是厄运,而是生命力发出的呐喊,它在逼着人心变得更加强大,每一次让你跪在地上的摩擦与打击,那都是为了让你站起来的时候,能拥有撑起一片天的脊梁。
汝心不動,随机而動
汝的心才是汝最硬的后台。人到中年,经历了世事沧桑,看透了人情冷暖,方知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浮云,都会烟消云散,最终都会失去!唯有汝之心才是永恒的依靠。所以,不要去指望任何人成为汝的靠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向内求不是逃避,而是让汝把自己活成一座山,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動。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力量。
顺其自然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即刻鲜艳起来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人生快意事,噬脐莫能追。汝顾不少忍,杀身常在斯。万事先明理,明理后一通百通。先知此花不在汝心外。那些让汝彻夜难眠的痛苦,难道是事情让汝本身痛苦吗?不是的!是汝内心的起心动念之念頭在心里反复拉扯,上演了一幕幕頭脑风暴,常与不良情绪死缠烂打。若能看清这一点,便能斩断九成的精神内耗,人生会瞬间变得清明。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若向外求,一切皆苦;能向内求,生生不息
活了大半生,人们总想从外界找到人生的标准答案,结果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甚至是狼狈不堪。其实生活的真相就是当下自心情绪的状态: 就是人生的真实轨迹。人生的地图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与生俱来的良知,就是穿透自己身心性三根合和之德的利剑,更是穿透内心迷雾的穿堂而过之风。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
任其自然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未来
知行合一,心如明镜。物来则映,映而不揽。人生的纠结,莫过于对过去无法释怀,对未来充满顾虑,让心成为了堆满杂物与垃圾的房,即心房成了库房,心灵成了心计,焦虑之心难灭。把心清空,活在当下,以空为用,方为妙用;无心可用,才是大用。
致良知
“致良知”:陽明晚年的最终定论。这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最终归宿和根本方法。
“良知”是人人与生俱来的、不學而能的、知善知恶的道德本體与直觉判断力。它是人心的本體,是“造化的精灵”,是价值判断的终极标准。
人在关键时刻,要听内心的第一反应。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当汝权衡利弊、计算得失时,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一旦抛开那些复杂的计算,内心那个最快、最直接、不带一丝犹豫、恐惧与贪婪的心声与情绪,才是当下最好的状态。那如何致良知呢?
事上磨练
修心养性不能脱离具體事物空坐枯想,必须在应对与处理日常事物,如讀書思考、生活细碎、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心,检验良知是否真切,实践知行是否合一。这是“知行合一”原则的直接運用。
省察克制
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念頭,一旦发现私欲杂念,如好名、好利、好色之心萌芽,立即用良知将其克倒扫除,恢复心體的清明。这是一种断舍离的减法功夫。
静时念念存天理,動时念念省天理
人之身體,心性载體。道在人性,體现为德。尊道贵德,道生德养。人啊,见物生念,身谓物根,身尽情理;心息命止,心谓命根,心存道理;德全不危,性谓德根,性存天理。修行者都是在与天地炁场链接,在场能中提升自己。有的人能持续精进,有的人却三分热度,秘诀就在于此。群处守口,无是无非;独处守心,守心自暖。修心养性是为内心积蓄力量,做事时内省,是在实践中检验功夫。一動一静,张弛有度,生命的格局与境界才能不断升华。
自然景色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与“行”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个功夫的本體与表现。真知必包含行:真正的“知”,如知孝、知悌,必然会表现为行動,不去行動的“知”不是真知,只是未知。
學而能用是真學,知而能行是真知。行中必有知:任何自觉的“行”都必然包含了“知”作为指導,没有“知”的“行”是盲動。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不要用“知道了”再骗自心了!真正做到了才算数!只有行动跟得上认知,命運才能开始真正改变。
其意义:彻底批判了将知与行分离的“知而不行”或“冥行妄作”的弊端,强调思想的真诚性必须通过即刻行動来體现。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开口神炁散,舌動是非生,闭嘴是慧根清静,也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经得起诱惑;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妄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万事皆成!此心安处,心即理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自然之态
好大一棵树,走好人生路
综上所述,陽明心學可以用一颗大树来比喻其结构关系:
树根:根基与起点。“心即理”,确认生命之树常青,一切根源在内。
树干:核心与方法。“致良知”,这是成长的整个过程和终极目标。
树枝:表现与验证。“知行合一”,思想与行動统一所结出的果实。
陽光、雨露与土壤:实践环境。“事上磨练”,一切修养都必须在生活的土壤、陽光、雨露中进行。
最终,陽明心學旨在培养一种内在强大、行動果决、通透自在的人格。它告诉人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只需向内求索,并在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即可获得生命的圆满与力量。
自然风光
众所周知,本文是讀書心得与闻道感悟。纯属个人观点。与國學和中毉文化愛好者有缘。与毉療和宗教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