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在明又是找前任日本首相石破茂,讨教如何谄媚特朗普,又是在臭名昭著的美智库发表“安美经美”的演讲,更是“义无反顾”地“上供”数千万美元,就为在特朗普那讨个好脸色,以便让特朗普看到自己的忠心,从而能够对韩国下手轻点。
结果回国还没两周,就传来消息,韩国应美国要求,在美国佐治亚州投资建立的一家电池工厂,被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一锅端了”,超300韩国技工像牲口一样被押上警车。
这下可让李在明坐不住了,当即连下四道命令,希望以此挽救下自己的政治声誉。
第一道命令很简单,也很重要。就是要把被美国逮捕的韩国技工接回来,毕竟这是韩国国内舆论爆炸的导火索,必然不能放着不管。第二、三、四道命令都与中国相关,可以放在一起看。分别是对中国游客开放免签、针对性限制韩国国内反华示威活动、以及叫停菲律宾贷款项目。
从讨好到挨闷棍:一场逮捕戳破韩美“盟友”假象
谁能想到,李在明刚带着1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从华盛顿回来,屁股还没坐热,美国移民执法局的手铐就铐到了韩国技工手上。
9月4号凌晨,佐治亚州那家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合建的电池工厂,突然被ICE(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突击检查,300多个韩国技术工人被戴上锁链押上警车——现场视频里那一串金属镣铐的响声,简直像抽在韩国人脸上的耳光,又响又疼。
这巴掌到底多狠?看看时间就知道。8月25号的时候,李在明还在白宫给特朗普送了顶绣着美韩国旗、写着“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棒球帽,为了讨好感,甚至喊出“韩国造船技术随时能帮美国”的话。
可才过10天,他费大力推的对美投资项目,就成了美国“杀鸡儆猴”的例子。
更讽刺的是,美方还特意在执法视频里强调“这是全国打击非法移民最大规模行动”,明摆着要让全世界看看,所谓“盟友”在他们眼里到底是什么待遇。
韩国国内一下就炸了。网友在青瓦台请愿网上刷满了“这就是讨好的下场”的评论,反对党议员拿着技工戴手铐的照片在国会质问:“我们的国民在‘友邦’土地上像牲口似的被对待,总统之前说的‘靠美安美、靠美发展’,就换来这个结果?”
李在明连夜把外长和产业部长叫到一起开会,第一道命令说得特别硬:“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把同胞接回来,这是底线!”
这场外交麻烦,其实把韩国对美政策的漏洞全露出来了。李在明刚上台的时候,还跟着尹锡悦的路子走——不仅跑去CSIS(美国知名智库)大说“安全得靠美国”,还让韩华集团掏50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就为了在特朗普面前刷存在感。可美国用实际行动告诉韩国:盟友的忠诚,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值钱。
就在技工被抓当天,美国商务部还在催韩国多往美国投稀土项目,跟没事人似的。这种明摆着的压榨,总算让韩国舆论彻底醒了——《朝鲜日报》做的民调显示,这事之后,支持“重新琢磨韩美关系”的民众一下涨到了72%。
转向中国的三套拳:从游客到商圈,一步步破冰
技工被铐的窝囊气还没散,李在明接着就打出三套组合拳,一下子把韩国外交的方向转往中国这边。
9月6号,韩国法务部突然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实行免签入境,从9月29号开始,一直到2026年6月,拿着中国护照的旅行团不用办签证就能进韩国——这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三个月。
明洞的商家连夜就挂上了中文招牌,观光特区协议会的会长金东元算了笔账:“每天多来一千个中国游客,就能救活两百个小商铺。”
更让外界意外的是,他还叫停了反华示威。9月12号,首尔警方突然下了禁令,不准右翼团体在明洞步行街和中国使馆周围搞抗议,甚至细到“不能说辱骂人的话”。
要知道,以前这类打着“反萨德”“反中国经济渗透”旗号的集会,每周都有,警方从来不管。但这次不一样,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直接拍了桌子:“少数人想靠政治作秀博眼球,不能砸了全国人的饭碗!”
最有战略意义的是,他还停了给菲律宾的7000亿韩元贷款。这笔钱是尹锡悦当政时定下来的,本来是为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帮着围堵中国,钱主要用在南海周边修桥铺路。
可李在明直接在脸书上说,这个项目“有严重的腐败风险”,还话里有话地补了句:“不能让韩国纳税人的钱,填进没底的窟窿里。”这话正好戳中菲律宾的痛处——马科斯政府刚因为防洪工程偷工减料的事头疼,韩国这时候撤资,等于公开打了他们的脸。
外交学者金成焕解读得很直接:“这就是跟北京递话——韩国不会再当美国南海战略的‘马前卒’了。”
这三套政策其实是连着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华示好逻辑:免签是拉旅游业回暖,限制示威是改善民间氛围,停贷款则是释放“不跟美国围堵中国”的信号。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这些政策一公布,中韩航线的预订量一下子涨了3倍,三星、现代这些企业在华的股价,平均也涨了4.7%。
63%支持率的底气:民意推着韩国醒过来
李在明敢这么大幅度转方向,63%的支持率是他最大的底气。最新民调显示,他现在的执政满意度,比尹锡悦同期高了整整35个百分点,其中“外交自主”这一项得分最高。
这种民意基础,其实来自大家对现实的清醒认知——特朗普政府一边让韩国多承担50%的驻韩美军费用,一边用芯片法案逼着韩国企业选边站,再接着走“靠美”的路子,韩国只会越来越被动。
这种“醒过来”的变化,其实藏在很多政策细节里。比如停菲律宾贷款的时候,李在明特意提了句“要把钱用在中韩经济合作园区上”;限制反华示威的同时,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要多搞10个中韩青少年交流项目;就连接技工回来的包机上,都坐着中韩经贸磋商的代表团成员。
这种“少跟美国绑一起”的操作,虽然遭到国内亲美势力的批评,但民众用支持率给出了回应:71%的受访者觉得“跟中国搞好关系,比讨好美国重要”。
最根本的变化,其实是战略思路上的。李在明不再走尹锡悦那时候“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分裂路子,8月在国会演讲时,他明确提出了“经济安全双自主”的新方向。
这意思很明白:韩国不想再当大国博弈的棋子,要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就像他停菲律宾项目时说的:“韩国的外交政策,首先得把‘韩国利益’这四个字写清楚。”
现在还说不好这波转向能持续多久,但至少眼下,李在明用四道命令说清了一件事:当美国的盟友,当到连自己国民的尊严都保不住时,转头跟东边的邻居找共赢,或许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明洞街上重新亮起来的中文招牌,比任何外交上的漂亮话都更能说明问题——毕竟做生意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家之间打交道,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中国网——韩国为何推出”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的新政策
上观新闻——李在明迎来就职百日!当天举行记者会阐明施政方向,支持率已高达6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