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石潇懿
9月9日,一则人事变动消息搅动行业神经:前快手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技术部负责人张迪,已低调加盟哔哩哔哩(下称“B站”),并正式出任技术条线负责人。
此次变动的“突发性”尤为引人瞩目——今年7月,张迪仍以快手高管身份亮相全球数字经济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彼时仍被视作快手AI技术领域的“门面担当”。
从代表快手站上行业讲台,到以B站技术负责人身份开启新程,短短两个月内,张迪的职业轨迹完成戏剧性转身。这一变化迅速引发业界猜测:究竟是快手主动调整AI战略方向,导致核心人才变动?还是B站抛出更具吸引力的发展蓝图与资源支持,成功挖角关键技术力量?而张迪的职业选择,又将为快手的技术布局、B站的AI战略落地带来怎样的深层影响?
一
从快手AI关键人物到B站技术舵手
张迪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互联网AI技术发展的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张迪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2010年加入阿里巴巴,曾任阿里妈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工程架构负责人,参与构建了淘宝搜索广告、精准定向广告等核心系统。2020年,他跟随导师盖坤(现任快手高级副总裁)加入快手,担任技术副总裁,并于2023年初全面接手大模型与多媒体技术团队,成为快手AI战略的关键执行者。
在快手期间,张迪主导了可灵AI从0到1的突破。2024年后,作为技术一号位,张迪开始牵头可灵大模型的底层架构和应用落地。
2024年6月,他带队推出国内首个上线即可用的视频生成模型“可灵1.0”,随后快速迭代至2.0版本。今年3月,可灵AI的年化收入运行率已突破1亿美金,且今年4月、5月的月度付费金额连续超过1亿元人民币。
截至今年7月,可灵AI全球创作者数量突破4500万,产品自发布以来累计迭代升级30余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并通过API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张迪还在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上代表快手分享《AI时代的视觉表达新基建》主题演讲,彼时张迪仍被视为快手AI技术的“门面担当”。
然而变故突至。8月15日,快手内部宣布组织调整:高级副总裁盖坤直接接管可灵AI技术、产品、运营三条线,张迪卸任。不到一个月,多家媒体确认张迪已低调加盟B站,出任技术条线负责人。这一快速转身引发业界广泛猜测——究竟是快手主动调整AI战略方向,还是B站以更具吸引力的条件挖角核心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快手近期唯一的高层变动。9月1日,快手另一高级副总裁余海波转任荣誉顾问,安全合规线由马宏彬接手。多重人事调整背后,反映出快手正在重新划定权责边界与资源分配逻辑。
二
快手AI战略连续性面临考验
张迪的离开,对快手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在于,其AI技术路线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或将难以维系。
作为可灵AI的技术架构师,张迪深度参与了大模型底层设计及应用落地全过程。Wind数据显示,在其主导期间,快手AI业务取得显著商业化进展:今年第二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198亿元,同比增长12.8%;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提升至48.3元,同比增长9%。与此同时,可灵AI的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67%。
尽管快手的AI项目发展势头强劲,但核心人物的更换带来的不确定性仍不容忽视。张迪的接任者盖坤虽为技术老兵,但其上任后,需同时分管社区科学线和国际化业务,精力分散之下可能影响AI产品的研发效率。
据了解,目前快手AI体系已形成技术、产品、运营三条线统一汇报的格局,决策效率有所提升,但创新容错空间可能压缩。对比张迪时期“技术主导”的模式,新架构更强调业务协同,或将改变快手AI的研发节奏和方向。
目前,可灵AI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商业化转型的关键期。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快手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环比增长9.5%,AI驱动广告变现的潜力正在显现,此时更换技术负责人可能打断这一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生成领域技术迭代十分迅速,且快手正与抖音等竞争对手在AI赛道上激烈角逐。张迪的离职,可能使快手在技术路线探索、产品创新速度上陷入短暂被动。对手若抓住时机,在AI相关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快手将面临更大的市场份额挤压风险。
三
B站收获“技术强心针”
与面临种种隐忧的快手不同,对于B站而言,张迪的加盟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平台技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张迪的加入剑指B站两大痛点:技术短板与商业化效率。尽管B站2025年Q2财报显示营收73.4亿元,净利润2.18亿元,实现历史性盈利,但其技术实力与头部平台仍有差距。Wind数据显示,B站2025年6月MAU为3.63亿,DAU1.09亿,日均使用时长105分钟,用户规模及时长均落后于快手。
而张迪在AI基础设施搭建、大模型研发以及技术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恰好能弥补B站的不足。
B站创作者群体庞大且活跃,对高效创作工具需求强烈。张迪团队曾在快手成功开发智能剪辑、虚拟主播等多项技术,此类能力若能引入B站,将显著提升平台的内容生产效率和体验,进一步吸引优质创作者。值得注意的是,B站正在测试的“花生AI”视频创作工具,与张迪在快手主导的可灵AI具备明显技术同源性,例如“文案/音频3分钟成片”功能与可灵“图文生视频”的技术路径高度契合。张迪的加入预计将加速此类工具的迭代,切实降低B站UP主的创作门槛。
值得关注的是,B站今年重点发力视频播客业务(如《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该业务需要强大的AI剪辑和推荐技术支撑。张迪团队在快手积累的多模态内容理解能力,可显著优化B站“播客转视频”的体验。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B站月均付费用户3180万,同比增长10%,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化潜力。AI驱动的体验升级,有望进一步推动其付费业务增长。
此外,张迪在阿里妈妈期间构建的广告算法体系,也能够弥补B站在商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他所主导的广告算法优化与全链路视频偏好预测技术,可帮助B站提升推荐精准度、增强用户黏性,进而拓展广告与会员转化的空间。
作为国内头部UGC视频平台,B站年轻用户对虚拟偶像、互动视频等新玩法接受度高。凭借张迪在多模态技术等方面的积累,B站有望打造出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的虚拟体验场景,进一步巩固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领先地位,并拓展如虚拟偶像运营、互动视频付费等新型商业模式。
其实,无论是快手选择让业务线负责人接管AI,还是B站引入有商业化背景的技术高管,都表明AI投入必须清晰回答“如何盈利”这一关键命题。张迪在快手实现1亿美元年化收入的成绩,或许正是B站最看重的履历亮点。
不过,最终决定胜负的,不仅是单点技术突破,更是组织能力与商业生态的整体协同。对张迪和B站而言,蜜月期后的落地成效才是真正的考验;对快手来说,如何保持AI优势不因人事变动而削弱,同样关乎长远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