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白马镇新时代实践所里,总能传出阵阵画笔摩擦画纸的沙沙声。2025年7月,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林艺绘梦·童彩飞扬”团队开展的美育托班正为当地小、初中生的生活注入艺术活力。这场以绘画为载体的实践活动,不仅填补了偏远乡村儿童美术教育的空白,更直面留守儿童、内向自闭儿童的成长困境,用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教育破局。
(图1 林艺绘梦·童彩飞扬团队与实践所负责人合影)
作为团队针对乡村美育痛点设计的核心项目,托班精准聚焦三类突出问题:一是当地孩子普遍缺乏系统美术教育,多数人从未接触过素描、卡通画等艺术形式;二是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导致的社交隔阂,部分孩子存在不愿交流、自我封闭的情况;三是内向自闭儿童缺乏情绪表达渠道,长期处于被动沉默状态。
(图2 一对二组队教学课堂场景)
为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创意卡通画课程采用“一对二”组队教学,通过近距离指导打破孩子的心理壁垒,让内向者在小范围互动中逐步敞开心扉;素描速写课程则由四位主讲师集中授课,以直观范画、分步讲解降低学习门槛,帮助零基础的孩子建立艺术自信。课程实施中,讲师们既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对沉默寡言者多一份耐心引导,对缺乏自信者及时给予肯定,让画笔成为沟通的桥梁。
(图3创意卡通画教学成果展示)
托班的课程里,素描速写课总是最热闹的。四位主讲师轮流站在讲台上,一边拿着画笔示范,一边耐心讲解:“画素描要注意光影,就像太阳照在树上,树叶会有亮的地方,也有暗的地方。”讲台上,铅笔在纸上快速游走,不一会儿,一个立体的苹果便跃然纸上;讲台下,孩子们睁大眼睛盯着范画,手里的铅笔也跟着在画纸上探索。12岁的小宇是第一次接触素描,这个平时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的男孩,是团队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之一。起初他抱怨“太复杂”,但在讲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他慢慢找到了窍门。“原来用一支铅笔就能画出这么多变化,太神奇了!”他举着自己完成的素描作品,脸上满是自豪。
(图4 团队成员王翼侨素描课堂讲解示范)
短短几天的实践里,孩子们的改变清晰可见:从未握过画笔的孩子能独立完成作品,内向的孩子开始主动展示画作,留守儿童通过绘画表达对亲情的期待。实践所的墙面渐渐被孩子们的作品填满,从稚嫩的线条到完整的构图,每一幅画都记录着艺术对成长的赋能。对成长的赋能。
(图5 最终成果展示,集体合影留念)
目前,团队已与白马教育中心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未来建立长期合作,通过定点服务持续开展美育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能在艺术的滋养中,让艺术教育成为助力当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常态化力量。这场始于暑期的实践,正逐步转化为破解乡村美育痛点的长效方案,为更多乡村孩子铺就一条通往艺术与自信的道路。
供稿:吉婧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