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工商银行”微信公众号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我行依据《关于印发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的通知》(财金〔2025〕80号)精神和相关要求,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财政贴息工作。现将客户集中关注的问题解答如下:
Q1:本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支持范围有哪些?
答: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我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我行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Q2: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标准是什么?
答:本次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国家利率政策规定及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
Q3:贴息最多能贴多少金额?
答: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我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在我行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Q4:如何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答:为最大程度简化借款人操作,客户可按照一般贷款流程,通过中国工商银行APP或营业网点等渠道办理个人消费贷款。
客户签署《中国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进行交易信息授权。授权后,在贷款结息日,我行在向借款人收取贷款利息时,系统将自动进行贴息操作,直接从应还贷款利息中扣减贴息资金。为确保客户正常享受贴息政策,建议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向还款账户存入相应资金。
Q5:如何进行交易信息授权?
答:我行已在中国工商银行APP设立贷款贴息专区。客户可在贷款贴息专区签署《协议》,进行交易信息授权,也可在个人消费贷款签订合同或提款等环节进行交易信息授权。如借款人不同意授权我行查询相关交易信息,相应不享受本贴息政策,不影响借款人正常申请、使用个人消费贷款。
Q6:如何查询贴息资金?
答:客户在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后,可通过中国工商银行APP贷款贴息专区自助查询,我行也会通过手机短信将相关贴息信息及时告知客户。
Q7:对于消费使用的账户是否有限制?
答:本次贴息工作的消费交易识别、贴息金额计算等工作主要由我行完成。为确保准确、高效识别客户消费交易并计算贴息金额,对于采用自主支付的客户,须使用我行个人消费贷款放款账户进行消费。
Q8:对于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消费交易,如何申请人工审核?
答:对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消费交易,客户可在贷款贴息专区,选择相应贷款借据后,点击“贴息详情—贴息申请”提交人工审核。客户须上传我行贷款发放账户消费交易明细、银行卡消费POS单、发票、商品购销或服务合同等证明材料。我行将在客户提交申请后进行人工审核,对审核通过的消费纳入贴息范围。
当日消费最快将于次日由系统自动识别,客户当日消费后无需提交人工审核。如次日系统未能自动识别,客户可再向我行提交人工审核。
Q9:本次贴息是否需要收取费用?
答:在办理消费贷款业务及贴息业务过程中,除贷款利息外我行不收取其他费用。我行从未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请谨防各种形式的诈骗,保障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
Q10:套取贴息资金的借款人要承担哪些后果?
答:我行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规开展贷款审批,对符合要求的予以贴息。严禁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虚构交易背景等,或通过不法中介申贷(包括但不限于“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行为)。对以违法违规手段套取贴息资金的借款人,我行将按规定追回已发放的贴息资金,并纳入个人征信记录,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