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落地,其中“中介发布虚假房源最高罚款10万元”的条款引发热议。这一新规不仅直击租房市场长期存在的“照骗房”顽疾,更通过技术核验、信用惩戒等手段,试图重构租客与中介之间的信任链条。
过去,租客常被精修图、低价引流等套路误导,实地看房时却发现“图片是精装loft,实际是毛坯隔断房”。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根源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新规明确,中介若虚构房屋状况、伪造租金数据,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至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吊销资质。相比此前零星的地方性处罚,此次全国性法规的刚性约束,首次让租客维权有了“尚方宝剑”。北京链家法务总监透露,目前主流平台已上线“房源核验码”,扫码即可验证产权、抵押等信息,从源头压缩虚假信息生存空间。
新规的深层影响在于推动行业生态变革。长期以来,部分中介依赖“钓鱼房源”获客,低价吸引租客后再推荐高价房源,形成灰色产业链。专家指出,高额罚款将倒逼中介机构转向精细化运营,例如贝壳等头部企业已试点“全渠道信息一致性”管理,要求线上线下房源描述完全一致。与此同时,非住宅房源(如闲置商铺改造)和合规长租公寓的供给增加,可能逐步替代“隔断房”“群租房”等违规产品,推动市场良性竞争。
租客端的防御武器也在升级。除直接投诉外,租客可要求查看资金监管账户、查验经纪人备案信息,甚至通过合同备案追溯责任。深圳等地已出现租客利用新规条款,成功追回被克扣押金的案例。不过,专家提醒,维权成功的关键在于证据链完整——从看房记录、沟通截图到第三方核验报告,均需留存备查。
这场整治风暴背后,是2.6亿租房人口的集体期待。当虚假房源的“滤镜”被打破,租赁市场或将迎来“去伪存真”的阵痛期。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未来比拼的不是谁会包装房源,而是谁能真正解决居住痛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