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举行。
摄影/首都之窗 李磊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平原新城(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和房山)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十四五”以来,平原新城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杨秀玲介绍,经过多年建设,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接近万亿规模,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已超过三成,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优质学校、医院开学开诊,大型商圈热度攀升,重点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第一站、企业投资发展的热点地区。
为有力支撑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本市依据各平原新城特点和实际,“一区一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各区正在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居、要素配置、机制保障,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平原新城重点产业功能区土地供应、规划审批、投资加力保障政策显效,集中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比如,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开诊,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都要开工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一批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第四实验学校、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30多所学校相继建成投用,人大附中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北京八中亦庄新城学校等一批优质校加快建设,正在推进优质中小学位超过5万个,公共服务资源强化配置;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在这里落地,“园区+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初步形成;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和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