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radical-left” violence really on the rise in America?
查理·柯克遇刺是政治暴力严峻态势的缩影之一。以下是数据揭示的真相
9月10日,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一所大学发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尽管嫌疑人已被拘留,但凶手的作案动机仍不明确。曾自身遭遇枪击威胁的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将此事归咎于“极左翼”的煽动言论。评估美国的政治暴力本质上具有主观性:分析人士必须界定哪些暴力形式属于政治性暴力,并为袭击者或受害者贴上意识形态标签。然而,现有研究及数据集——主要由持怀疑态度的保守派可能会斥之为带有偏见的研究人员汇编而成——表明,柯克先生遇刺事件并不能代表更广泛的趋势。
区分疯子与激进分子从来都不简单,但由辛辛那提大学的迈克尔·洛登塔尔(Michael Loadenthal)牵头的“起诉项目”(Prosecution Project),会通过分析涉及政治暴力的重罪刑事案件,来判断哪些意识形态主导的暴力最为常见。洛登塔尔表示,该项目会研究刑事诉状、起诉书和法庭记录,筛选出那些旨在“实现社会政治变革或向外部受众传递信息”的犯罪行为。其数据显示,左翼和右翼极端分子都会实施暴力行为,但右翼袭击者引发的事件似乎更多(见图1)。不过,这些数据并未反映犯罪的严重程度或死亡人数。例如,2001年,右翼暴力案件数量多于伊斯兰主义者发动的袭击,但基地组织(al-Qaeda)发动的“9·11”恐怖袭击在当年造成了近3000人死亡。
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的塞莉内特·杜兰(Celinet Duran)曾发表一篇论文,研究了1990年至2020年期间的政治暴力事件。该研究发现,尽管在研究期间左翼暴力事件有所增加,但极右翼发动的袭击频率更高、致命性更强。倡导组织“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另一项统计显示,过去十年中,76%与极端主义相关的谋杀案是由右翼分子实施的。然而,这类统计结果取决于“极端主义”的定义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归类标准。反诽谤联盟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媒体报道、警方档案等公开记录。但实施暴力者往往会留下混乱的怨恨痕迹,难以简单归类,且部分人明显存在精神疾病。
目前,“政治暴力”尚无统一定义,也没有联邦层面的数据库。另一家研究机构“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项目”将其定义为“带有政治目的或产生政治影响的武力使用行为”。根据该机构统计,今年美国已有37人在这类袭击中丧生,2020年以来这一数字则达到373人。该机构归类的“政治性事件”范围广泛,既包括7月曼哈顿中城发生的一起枪击案——一名男子在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总部杀害4人,并声称联盟需对其所谓的脑损伤负责;也包括更直接的袭击事件,例如在华盛顿发生的两名以色列使馆工作人员遭枪击身亡案。
大多数美国人反对政治暴力。表示支持政治暴力的人不足十分之一,且左翼与右翼在这一态度上差异甚微。然而,在这个枪支泛滥的国家,这意味着仍可能有数百万民众愿意容忍暴力——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愿意实施暴力。柯克本人是持枪权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表示,为保护宪法赋予的持枪权,一些枪击事件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但他从未鼓吹政治暴力,且乐于参与辩论。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在美国,柯克这类示威者或政治活动人士是恐怖主义袭击的常见目标。该中心将恐怖主义定义为“非国家行为体为通过心理影响实现政治目标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其研究数据来源于ACLED,并结合了对宣传材料和媒体报道的分析。随机针对个人的袭击最为常见,例如2022年布法罗市一家超市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2020年至2025年间,政府是第二大常见袭击目标。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还显示,在21世纪初经历一段低谷期后,针对政府目标(包括政客和政府雇员)的恐怖袭击及袭击图谋再次增多。其中,受党派政治信念驱动的袭击事件增幅尤为显著:2016年至2025年间,此类事件共发生25起,而在之前的22年中仅发生过2起。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莉莉安娜·梅森(Lilliana Mason)指出,这标志着与以往时代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的一些社会运动虽具有严重暴力性,但并未涉及党派立场:“当时的情况并非民主党站在一边,共和党站在另一边。”
近几十年来,袭击及袭击图谋愈发频繁,但在威胁与骚扰行为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见图5)。去年,国会警察调查了超过9000起针对国会议员的威胁事件,而2017年这一数字还不足4000起。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在2024年的年终报告中警告称,针对联邦法官的威胁正不断增加。
不过,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弥合分歧倡议”(Bridging Divides Initiative, BDI)记录显示,近几个月来,针对地方官员的威胁与骚扰行为有所减少。此类事件在2024年达到峰值,共发生600起——较2023年增长14%,较2022年增长74%。调查显示,超过70%的地方官员表示,敌意主要源于他们对特定议题的支持立场。无论是通过威胁性推文还是当面对峙,这些威胁都让地方官员感到不安。“弥合分歧倡议”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二的地方官员表示,对敌意行为的担忧使他们不愿处理有争议的议题,或不愿参与连任竞选。
研究人员强调,暴力袭击事件仍属罕见。梅森表示:“目前已发生的实际政治暴力事件数量,远不及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她还发现了另一种趋势:袭击政治人物是为了获取关注,而非推动某项事业。“其中很多人可能原本就会以某种方式实施暴力,”她说,“只是当前的政治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把他们的目标引向了政治人物。”■
说明:本号刊发来自各方的文章,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号支持文章中的观点。由于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无法即时更新,本站目前在腾讯新闻发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时不间断更新,请收藏以下地址(请完整复制),随时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