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的风吹草动,总能撩拨起无数人的心弦。印度那边看似动静不小,实则已是强弩之末。有印军高官竟坦言,后退四百米能换来四年安稳,这笔买卖划算!此言一出,无异于自揭家丑,承认自家已是压力山大,捉襟见肘。中国向来以和为贵,不愿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奈何印度总想着占点便宜,如今自己提出后撤,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实力对比早已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曾几何时,印度在边境线上设有六十五个巡逻点,趾高气扬。如今呢?二十六个点位已是望尘莫及,形同虚设。从喀喇昆仑山口到久马尔一线,这些昔日的“后花园”,自2021年12月起,便被中方设立的检查站和摄像头牢牢看住。印度人想过去?得先打报告,不然连人带畜都别想通过。回想2021年9月之前,印度官员还能在这些地方自由穿梭,今非昔比,他们的边境管控早已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印度媒体自己都报过,2020年加勒万河谷一役后,边境局势便急转直下。印军在Depsang平原和Pangong湖区的行动处处碰壁,巡逻范围大幅缩水。屋漏偏逢连夜雨,2022年全球饥饿指数显示,印度得分29.1,深陷重度饥荒泥潭。前线士兵食不果腹,营养不良,身体被掏空,哪还有力气去搞对峙?2021年印度国防参谋长还嘴硬说士兵吃的是自热食品,可士兵们私下里大吐苦水,说每天吃的都是碳水,蛋白质成了奢侈品。冰天雪地,环境恶劣,士兵们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一位前线军官的话道出了天机:长年累月守着这片鸟不拉屎的荒地,既无人烟,也无经济,士兵们根本看不到坚守的意义。建议后撤四百米,不过是想用一点小让步,换得片刻安宁,好回家整顿一下千疮百孔的内部。
印度媒体向来擅长自吹自擂,把败仗说成凯旋,可现实情况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双方虽然都遵守着1996年那份不用枪的协议,但高下立判,印度早已是棋差一着。中国与邻为善,同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关系稳如泰山,不像印度那样四处点火,到处树敌。印军军官的这个建议,恰恰暴露了其内部积重难返的顽疾,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让军队内部离心离德,后勤保障更是拖后腿,战斗力从何谈起?
倘若印度真肯后撤四百米,或许真能为自己赢得四年的宝贵缓冲期,用来整顿后勤,提振士气。中国方面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坚持不开第一枪,强调和平共处,这为双方谈判敞开了大门。2024年的协议达成后,两军逐步脱离接触,并建立了联合机制。未来之路,唯有通过外交手段不断深化互信,将现有协议的积极影响扩展到更多摩擦点位。印度也该认清现实,停止那些小动作,将目光转向经济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项目。2024年10月撤军工作的顺利完成,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四年,若能相安无事,双方都能集中精力搞发展。印度若能安分守己,中国自然也会以礼相待,共同维护边境的和平与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