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在国际关系的大棋局上,风向似乎正在悄然转变。长期以来由单一强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正经历着微妙而深刻的重塑。
一些国家基于自身发展利益、地缘政治考量或对多元世界的向往,正展现出向中国靠拢的显著趋势。在一些关键议题上甚至不惜与美国的传统影响力“抬杠”,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拥抱共同发展的机遇。
这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战略自主的追求,以及对中国发展模式与合作理念的部分认可。
印度务实外交下的“去美元化”与平衡术
印度,这个常常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战略自主的大国,其行为逻辑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了严厉制裁,试图切断俄罗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特别是美元结算体系。这给大量购买俄罗斯打折原油的印度出了一个难题,如何继续这笔划算的买卖而不触犯西方的金融制裁红线?
就在此时,人民币登上了舞台中央。据报道,包括印度国有炼油商在内的多家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原油。
印度曾对使用人民币心存芥蒂,它也更希望推动本国货币卢比的国际化。然而现实是,人民币似乎成了当下最可行的中间解决方案。俄罗斯对积累大量无法花出去的卢比不感兴趣,而中俄之间庞大的贸易体量和本币结算基础,使得人民币成为更硬通的“筹码”。
印度此举,并非简单“选边站”,而是其在美西方压力下,为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做出的一次精明且务实的迂回。
它既满足了国内能源需求,省下了大笔外汇,又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直接挑战美元霸权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还悄悄参与了“去美元化”的早期实践,可谓一举多得。
这种在大国间精准平衡的高超技艺,正是印度外交的核心特征。
然而,印度的转向是谨慎且有限的。它明确表示不会违反西方对俄石油的价格上限机制,其在G20等国际场合试图淡化“制裁俄罗斯”的议题,首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与俄的传统关系和既得利益,而非全然为了呼应中国。
但这恰恰说明,国家利益的精密计算,正在驱动一些大国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外交策略,不再唯某一国马首是瞻。
这种基于本国利益的务实选择,客观上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创造了新的可能。
希腊与古巴雪中送炭换来的是铁杆朋友
国际关系的深化往往始于危难之际的援手,中国与希腊、古巴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证。
先看希腊。十年前,深陷债务危机漩涡的希腊,堪称欧洲的“破产”国。其国内经济萎缩,失业率高企,众多国有资产待价而沽。
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来了。中远集团投资了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当时,这个港口设备老旧,经营惨淡。
中远的到来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重新连接的全球航线网络,硬是将这个濒临瘫痪的港口打造成了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枢纽,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大幅跃升,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和持续的经济活力。
这笔投资对希腊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它看到的不是一个来“抄底”的掠夺者,而是一个共渡难关的合作伙伴。这份在困难时期结下的情谊,为两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此外,双方在航运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从新中国初建时希腊船东冲破封锁运送物资,到利比亚撤侨时希腊伸出援手,再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比港项目已成为互利共赢的经典范例。
再看古巴。这个位于加勒比海的社会主义兄弟,长期面临美国的全方位封锁,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中国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对古巴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支持与帮助。
正如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所言,中国总是在古巴面临经济困难或自然灾害时及时提供援助。这种坚定的支持,让古巴深感“这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关系”。
因此,古巴也成为国际上最坚定支持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之一,坚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在各种国际场合为中国发声。中古关系,成为不同大小、不同地域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希腊和古巴的例子表明,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尤其是在对方需要时的真诚帮助,能够穿越意识形态和地理的隔阂,培育出真正稳固的国际友谊。
这种关系不是短暂的交易,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从欧洲大陆到加勒比海,这种合作的向心力正在持续发酵,甚至在一些紧急关头,转化为迅速的行动力。
尼泊尔与匈牙利不畏压力的选择与“向东看”的勇气
一些中小国家在美国或区域主导国家的压力下,依然选择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这更能体现中国合作模式的吸引力。
2015年,尼泊尔因新宪法问题与南方邻国印度发生龃龉,印度随后实施了非正式的燃油禁运,导致尼泊尔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被“逼入墙角”后,尼泊尔公开表示,虽然从中国获得燃油在物流上存在巨大困难,但若印度继续施压,尼泊尔将别无选择,只能转向中国求助。
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地缘夹缝中寻求战略平衡的强烈信号。尽管“中国选项”在当时面临现实挑战,但尼泊尔敢于打出这张牌,本身就说明中国在其战略选项中的分量正在急剧加重。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中国在之前尼泊尔大地震时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提供救灾物资所积累的善意与信任。当一个国家面临危机时,谁真正伸出了援手,谁又在施加压力,其心里自然算得明白。
匈牙利的例子则发生在欧盟内部。在欧盟屡次试图通过对中国不友好的决议时,匈牙利多次挺身而出,动用其一票否决权,阻止了欧盟形成统一的反华阵线。
匈牙利因此承受了来自布鲁塞尔的巨大压力,甚至被威胁打压,但它依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什么?因为匈牙利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欧盟疫苗供应迟缓时,匈牙利是首个批准并使用中国疫苗的欧盟成员国,这为其快速推进疫苗接种、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种在关键时刻的靠谱合作,让匈牙利更有底气为了自身利益而坚持立场,拒绝被绑上不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地缘政治战车。匈牙利的行为清晰地向世界表明,欧盟并非铁板一块,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正在其内部生长。
尼泊尔和匈牙利的选择告诉我们,无论是为了摆脱地缘困境,还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战略自主与发展实惠,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顶住压力,更加积极地“向东看”。
中国的合作模式,不附加政治条件、聚焦经济发展与务实合作,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根据印度、希腊、古巴、尼泊尔和匈牙利这五个国家的选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全球力量格局动态演变的图景。
这些国家向中国靠拢,并非简单的站队,而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发展机遇和战略自主性的深度考量。
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及其在经济、基建、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的公共产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纳。
这并不意味着对抗,而是意味着选择权的增加和更加均衡、健康的国际生态正在形成。未来,这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拥抱”,很可能将继续引领国际关系的新风尚,推动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信息来源: G20财长会在即,东道主印度提醒参会国,会议上,不许提制裁俄罗斯 鼎清聚焦2023-02-24 总台记者专访丨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中古关系堪称典范 国际在线2025-05-17 匈牙利第3次反对通过涉华决议,欧盟暴跳如雷,开始对匈实施打压 人民资讯2021-06-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