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踏上以色列领土的同一天,加沙城又有四座高层建筑在以色列空袭中化为废墟。尽管美国国务院宣称此行是为协调“基甸战车2”军事行动,但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不久前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的罕见空袭。
一、安全神话破灭,海湾国家遭遇历史性打击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专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时,加沙城上空正升起浓烟。四幢高层建筑在以色列的空袭中化为废墟,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卡塔尔,首都多哈的爆炸残骸尚未清理完毕。
以色列对多哈的空袭不仅炸死了五名哈马斯成员和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更炸碎了海湾国家几十年来的安全感。这些依靠石油财富建设的现代化都市,一直自诩为动荡中东的“安全绿洲”。如今,这个神话破灭了。
科威特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巴德尔·赛义夫说得直白:“如果我们现在不表团结起来进行反抗,下一个遭袭的可能是任何一个海湾国家的首都。”
二、应对手段有限,海湾联盟陷入战略困境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上誓言作出“集体回应”,但私下里,各国官员都清楚:可选的反制措施实在有限。
海湾国家曾经倚仗的“半岛盾牌部队”军事协议,多年来只是纸面上的设想。统一司令部、整合防空系统这些计划,始终停留在文件里。如今真要付诸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巴林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哈桑·阿尔哈桑指出,或许外交降级是可行之路。阿联酋可能会降低与以色列的外交级别,甚至减少参与《亚伯拉罕协议》。事实上,阿联酋方面早已表达过不满,称以色列的行为“背叛了协议精神”。
三、美国角色矛盾,盟友关系面临考验
鲁比奥在飞往以色列前的一番话,道破了美国的矛盾立场。他虽然表示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不高兴”,却紧接着强调“这不会改变美以两国的牢固关系”。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直言美国“需要向前走,搞清楚以色列下一步的动向”,完全回避了追究责任的问题。这种表态让海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
这些国家境内设有美军基地,军队装备美式武器,但现在他们发现:当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袭击他们时,华盛顿的选择竟然是偏袒。
四、经济反制可行,石油财富成为潜在武器
军事和外交手段受限,经济领域或许能成为海湾国家的突破口。数据显示,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足以形成实质性的经济影响力。
专家认为,这些国家可以动用资金力量,对在以色列经济中拥有重大利益的公司进行抵制。今年早些时候,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曾承诺向美国投资3万亿美元,但这些投资的前提是地区安全稳定。
赛义教授警告道:“如果美国盟友让我们感到不安全,这些资金完全可以流向其他地方。”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提醒,实则是不加掩饰的警示。
五、人道危机加剧,加沙陷入更深度灾难
当各国在谈判桌上博弈时,加沙地带的平民正面临生存危机。以色列国防军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0万巴勒斯坦人在经色列的轰炸中从加沙城撤离,但以军要求全部约100万居民撤离的命令根本不可能安全执行。
加沙卫生部最新报告显示,过去24小时又有两人因营养不良和饥饿死亡。至此,饥荒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422人,其中145名是儿童。
联合国救援机构描述,成千上万的加沙人被迫徒步逃离,饮用水、食品和帐篷严重短缺。援助组织警告,以军对加沙城的军事行动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多哈街道上的碎石可以清理,但海湾国家领导人心中的不安难以消除。他们终于明白: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并不可靠,当以色列发动袭击时,华盛顿选择的永远是偏袒。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的召开,各国代表齐聚多哈。而在加沙城的废墟间,巴勒斯坦人仍在寻找最基本的生存物资——一口干净的水,一块能充饥的面包,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参考资料由AI搜索整理,来源:央视新闻、联合早报、观察者网、CNN、以色列时报、卡塔尔论坛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