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杭州,一碗冒着热气的藕粉下肚,是老底子杭城人刻在记忆里的温暖滋味。如今,承载着这抹味道的百年字号“藕香斋”,正以其坚守的古法纯藕粉制作技艺——这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养胃良方走进更多现代人的生活。
藕香斋的故事,要从宋朝年间的西湖藕农说起。当时,藕农们为保存过剩的鲜藕,摸索出六道古法工序:清晨采挖带泥鲜藕,手工刷洗去除藕节;用青石磨盘慢磨成浆,再经三层纱布反复过滤,只留最细腻的藕浆;随后倒入竹匾,在西湖边的通风处自然晾晒七日,期间需每日翻动;最后密封入陶缸“窨藏”半月,让藕香充分沉淀。这套纯手工技法,最大程度保留了莲藕中的黏液蛋白与膳食纤维,也让藕粉自带清甜,成了老人、孩童养胃的首选。
非遗传承人范师傅至今仍守着老规矩:“鲜藕必须选杭州的‘藕,淀粉含量足;磨浆时磨盘转速不能快,快了会让藕浆发热变味;就连晾晒的竹匾,都得是老竹编的,透气度刚好。”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的当下,藕香斋每天仍是师傅手工滤浆、翻晒,一天产量并不高,“慢是慢了点,但这才是老杭州藕粉该有的样子。”
这份坚守,恰好击中了现代人的“养胃焦虑”。不少上班族反馈,晨起冲一碗藕香斋藕粉,搭配点桂花酱,胃里暖暖的,比喝咖啡更舒服;宝妈们则青睐它的纯粹,“配料表只有藕,给孩子吃着放心”。
从西湖边的藕粉作坊,到如今非遗名录里的“杭州味道代表”,藕香斋的藕粉熬煮的不仅是百年技艺,更是一份对肠胃的温柔守护。这一勺细腻清甜,既是老杭城的记忆,也是送给现代人的养胃良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