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涉京华城案的司法进程持续引发台湾社会关注,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41.6% 的民众认同柯案属 “冤狱”,该比例引发媒体人谢寒冰关注,他直言 “这比赖清德现在的民调还高”,暗指司法行动已引发民众不满。
柯文哲 8 日以 7000 万元新台币交保获释,此前其因京华城案被羁押 363 天;但台北地检署随即以 “接触证人、可能串证” 等理由提抗告,高等法院 12 日撤销原交保裁定,发回台北地院更裁,案件司法争议仍在发酵。在此背景下,台湾民意基金会于 9 月 8 日至 10 日开展民调,针对全台 20 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访问,结果显示除 41.6% 民众认柯案为冤狱外,38.2% 民众 “不太同意”,13.8% 无意见,6.4% 表示不知道或拒答。该民调由台湾民意基金会游盈隆教授主导设计与解读,山水民意研究公司负责执行抽样与统计。
13 日,媒体人谢寒冰在《中天辣晚报》节目中解读该民调时指出,赖清德当前民调已低于 41.6%,“甚至可能比柯文哲案被认作冤狱的比例还低”,他直言赖清德需反思 “此事已做过头”——“认为柯文哲是冤狱的人,或许比赖清德当选时的票数还高”。
谢寒冰进一步分析,认同 “冤狱” 的 4 成民众中,未必都认为柯文哲完全无罪,多数人或难厘清法律层面的 “有罪与否”,但社会对柯文哲的同情声浪升温,核心原因是 “司法行动过当”。他质疑,检方既已起诉柯文哲,表明其认为 “证据足够”,却仍以 “证人未交叉诘问” 为由持续羁押,“逻辑莫名其妙,检察官却紧抓不放”。
针对司法系统的回应,谢寒冰也提出批评。他提到,柯文交保后通过脸书批评司法,竟引发司法方反应,“连小编写脸书都被盯上”,此前有法官称 “司法脆弱,勿再伤害”,但谢寒冰反驳 “司法从不脆弱,是有些法官在伤害司法”,认为司法系统不应因舆论批评就过度敏感,反而应审视自身程序是否合理。
目前,台北地院尚未就柯文哲案更裁时间给出明确消息,而民调反映的民众态度,已成为观察台湾社会对司法公信力认知的重要信号。谢寒冰强调,持续的司法争议与民众不满情绪叠加,恐对台湾政治与社会氛围产生进一步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