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市没几天,iPhone 17系列就捅破了“苹果不降价”的窗户纸——官网首批发货排到10月中旬,拼多多却直接甩出百亿补贴,256GB版iPhone 17到手价5099元,比官方便宜整整1000元。更狠的是,今年还要求当面签收开机激活,断了黄牛的套利路。一边是官网的“供不应求”,一边是第三方的“疯狂降价”,这场看似矛盾的戏码,到底藏着多少市场真相?
一、破发来得太快:官网排队与第三方降价的“分裂现场”
打开苹果官网,iPhone 17、17 Pro、17 Pro Max的首批发货时间已经排到了10月15日之后,最长要等一个多月,乍一看还是“香饽饽”的架势。可转头点开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完全是另一个画风——256GB的iPhone 17直降1000元,从官方5999元跌到5099元;Pro版256GB也降了900元,8099元就能拿下;就连顶配的Pro Max 2TB版,也比官方便宜900元,17099元就能入手。
这种“官网排队+第三方破发”的分裂场景,在iPhone史上不算新鲜,但今年来得特别早。往年iPhone新品上市,至少要等一两周才会有小幅降价,像iPhone 16系列是上市12天后第三方才降500元,而iPhone 17刚开卖没几天,降价幅度就翻倍到1000元,还直接覆盖了最走量的256GB版本。更反常的是,拼多多还加了“当面签收开机激活”的限制,买家必须本人在场,当着快递员的面开机激活,不然没法收货——明摆着就是防黄牛囤货,毕竟往年总有黄牛批量抢补贴机,转头加价卖,今年这招直接断了他们的路。
有网友调侃:“官网排队是给苹果撑场面,拼多多降价才是给普通人发福利。”这话虽有点夸张,却戳中了不少人的真实感受。杭州的小王本来在官网付了定金,看到拼多多降价后立马退了单,“等一个多月还要多花1000元,傻子才不选拼多多”;也有人持观望态度,深圳的李女士说:“去年iPhone 16上市降1000元,后来双11又降了500元,今年说不定还能等更低。”
二、1000元降价背后:苹果的“创新焦虑”与市场的“理性反击”
为什么iPhone 17破发来得这么快、降幅这么大?表面看是拼多多的补贴力度大,实则是苹果自己的“底气不足”和市场的“消费降温”撞在了一起。
先说说iPhone 17的“创新短板”。今年的新品除了把基础版存储从128GB起步提到256GB,几乎没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Pro版的屏幕刷新率还是120Hz,摄像头升级幅度微乎其微,连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折叠屏”“卫星通话普及版”都没影。有数码博主拆机组装后发现,iPhone 17的内部零件和iPhone 16有60%以上是通用的,说白了就是“换壳不换芯”。对比安卓阵营,今年小米14 Ultra上了一英寸大底摄像头,华为Mate 70 Pro支持卫星双向通话,连OPPO都搞出了折叠屏小屏旗舰,iPhone 17的“挤牙膏”式升级,实在撑不起5999元的起售价。
再看消费市场的变化。现在用户的换机周期越来越长,IDC数据显示,国内手机用户平均换机时间从2020年的28个月,延长到了2025年的36个月,很多人还在用iPhone 15、16,觉得“还能再战两年”。而且今年整体消费环境偏理性,大家花钱更谨慎,5999元买个“没什么新功能”的手机,不如把钱花在更实用的地方。北京的上班族张先生说:“我的iPhone 15还很流畅,没必要换17,省下的1000元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不香吗?”
更关键的是,苹果的定价策略已经跟不上市场节奏了。从iPhone 14开始,苹果就把基础版起售价定在5999元,连续三年没涨,但也没降,可消费者的预期已经变了——当安卓旗舰都开始降价走量,iPhone的“溢价光环”越来越弱。这次拼多多直接降1000元,其实是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只要价格到位,还是有人愿意买,但想让大家原价买单,除非有真本事的创新。
三、渠道博弈:拼多多为什么敢“首发就降1000元”?
很多人好奇,拼多多这么大幅度的补贴,不怕亏钱吗?其实背后是平台、苹果、消费者三方的“共赢博弈”。
对拼多多来说,百亿补贴iPhone不是第一次了,从iPhone 12开始就这么干,每年都是“首发降价主力”。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吸引流量,iPhone作为“国民级数码产品”,一降价就能上热搜,带来大量用户;二是巩固“性价比渠道”的标签,让消费者觉得“买数码产品上拼多多最划算”。而且今年加了“当面激活”的限制,既能防止黄牛套利,又能保证每台补贴机都到真实用户手里,避免了之前“补贴被黄牛赚走”的争议,口碑更好。
对苹果来说,其实也默许了第三方的降价。官网排队看似“供不应求”,实则是苹果控制了首发货量,故意营造稀缺感,而第三方降价刚好能填补“想买却不想等”的用户需求。而且今年iPhone 17 Air因为eSIM支持问题推迟上市,少了一个走量机型,苹果需要第三方降价来维持整体销量,避免开局销量滑坡。有业内人士透露,拼多多的补贴机其实是从苹果授权经销商那里拿的货,相当于苹果通过第三方渠道“变相降价”,既保住了官网的原价形象,又能抢占市场份额。
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好事。以前买iPhone新品,要么原价等很久,要么从黄牛手里加价买,现在第三方直接降价,还能当面激活防假货,买得更放心。上海的大学生小林说:“去年买iPhone 16,找黄牛加了500元才拿到货,今年拼多多直接降1000元,还不用等,太香了。”
四、破发不是终点:苹果该如何应对“创新瓶颈”?
iPhone 17的破发,不是偶然,而是苹果“创新乏力”与“市场理性”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苹果不改变,未来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首先,必须打破“挤牙膏”式创新。现在安卓阵营的创新速度越来越快,折叠屏、卫星通信、AI功能轮番上阵,苹果如果还抱着“每年小升级”的心态,迟早会被用户抛弃。其实苹果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比如在AI领域,苹果的A18芯片性能很强,却没开发出对应的实用功能;在折叠屏领域,传闻苹果已经研发了好几年,却迟迟不上市。与其藏着掖着,不如早点拿出真本事,让用户觉得“值得买”。
其次,要调整定价策略。现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5999元的起售价已经成了“高门槛”,苹果可以考虑推出更亲民的机型,比如把iPhone Air的起售价降到4999元,覆盖更多用户。或者像安卓厂商一样,推出“以旧换新”的大幅补贴,降低用户的换机成本。
最后,要重视中国市场的需求。中国是苹果最大的海外市场,可近年来苹果对中国用户的需求关注不够,比如eSIM在国内还没普及,却推迟了支持实体SIM的iPhone 17 Air上市;国内用户喜欢大屏、长续航,可iPhone 17的电池容量还是没什么提升。如果苹果能多倾听中国用户的声音,推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或许能挽回一部分市场份额。
五、消费者该怎么选:现在入手还是再等等?
面对iPhone 17的破发,很多人纠结:现在买还是等双11?其实要看个人需求。
如果现在急着换手机,拼多多的1000元降价确实很划算,尤其是256GB的iPhone 17,5099元的价格已经接近往年双11的水平,而且当面激活能保证是新机,不用担心假货。但如果不是很急,也可以等等双11,往年iPhone新品在双11还会再降500-800元,今年说不定降幅更大,而且到时候iPhone 17 Air也上市了,多了一个选择。
还要提醒大家,买的时候要注意渠道正规性,除了拼多多百亿补贴,京东、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也可能会有降价,一定要选择官方授权的渠道,避免买到翻新机、组装机。另外,要仔细看退换货政策,有些第三方渠道的补贴机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买之前要想清楚。
结语
iPhone 17的上市即破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苹果的“创新焦虑”和市场的“理性觉醒”。对苹果来说,这不是坏事,反而能倒逼其加快创新、调整策略;对消费者来说,市场越理性,越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未来的手机市场,不会再是“苹果一家独大”,而是“创新者赢”的时代。至于iPhone 17后续会不会再降价,苹果能不能拿出更好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