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铁捕快”参赛队代表介绍项目开展情况。
参赛队员在体验中医体质辨识仪。
今年7月起,一项便捷的智慧中医药服务在来宾市武宣县悄然铺开——只要群众走进任何一个乡镇卫生室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相关信息会马上传送到武宣县中医医院,中药饮片由县域共享中药房专业煎煮后,通过快递直接送药上门,无需群众多跑路。
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贫患者心、肝脏铁含量是否过载的难题,被智能系统轻松破解,仅需2秒钟,检测结果便自动呈现在屏幕上。
在自治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由中国广西与越南广平、谅山联合组建的AI疾控技研小组研发的传染病实时预测预警系统,正为全区传染病防控效率提升及跨境联防联控筑牢技术屏障……
9月11日,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等单位主办的2025年数智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防城港市举行,这些融入日常的“智慧医疗”场景,在决赛现场被参赛选手们一一展现。
大赛现场,来自中国及东盟创新团体的48支队伍同台竞技,全方位揭开了AI赋能广西健康领域的蓬勃态势。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当下,“AI+医疗”已来到你身边。
1 医工协同 AI破解医疗民生痛点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并将“赋能民生事业优服务”作为发展内容之一。当政策红利与医疗需求相遇,一场AI与医疗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多方合力,持续推进临床医学与工程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诸多医疗痛点在技术赋能下逐步化解。
儿童口腔健康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国家的口腔健康流调相关数据表明,广西12岁儿童的患龋人数接近五成。”决赛现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邱荣敏介绍起了参赛项目《“数智赋能,精准防控”——广西儿童龋病智能分级防控与健康管理云平台》的研发背景情况。
“近年来,为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但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还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走下讲台的邱荣敏向记者表示。为此,该院基于多年研究制定的本土化儿童龋病风险评估体系,与高校和相关企业合作,自主研发出了广西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系统——广西儿童龋病智能分级防控与健康管理云平台,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系统设置政府、医生、家长端口,儿童口腔检查的相关信息上传至该平台后,系统可智能化生成龋病的风险等级,并将自动生成的防治方案推送至家长。同时,系统在政府端能显示各地儿童龋病患病率的详细情况,有利于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更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目前,该平台在全区8个设区市共13家医疗机构试行,覆盖1万多名儿童,为儿童口腔健康筑起“智能防护网”。
聚焦临床痛点问题,AI同样展现出强大潜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完成了鼻咽癌医学影像智能完整勾画系统的研制,系统已在部分医疗机构试行。
鼻咽癌是两广地区的高发疾病,该系统攻克了影像中目标分割的三个挑战,一是肿瘤的原发灶边界模糊,传统模型很难识别出正常组织及病灶区域的边界;二是传统模型较难分割像淋巴结大小不一的目标,影响对转移性淋巴结的分期诊断;三是现行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完整勾画目标,医生的工作量巨大。“我们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历时3年多,研发出的这一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团队成员、该校研究生刘宇杰说。
而在提升就医体验上,AI让“有温度的问诊”成为现实。今年7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在该院官方小程序上增加了“就医一键通”服务专区。“如何自助办理就诊卡、退费退号流程、如何办理慢性病卡、如何获取检查报告等,群众有任何就医流程方面的问题都可能以手写、拼写、语音输入等多种方式提问。”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参赛队员、该院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韦平介绍。该服务运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模型开展咨询处理,回答的准确率更高,且可全天候接受咨询。该项目实施以来,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1万余人次,平均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以内。
AI赋能不仅局限于临床诊疗,还延伸至中药材产业这一广西特色领域。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联合北京科技公司研发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即将正式启用。该系统基于区块链与AI技术,构建起覆盖中药材种养殖、加工、流通全流程的可信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身份证式管理。无论中药材流向市场、企业、生产厂家还是医院,都能快速溯源,为中药材质量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 跨境合作 推进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如今,AI+医疗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健康纽带,为推进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包括广西在内的中国南方地区及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发疾病。地贫患者需定期输血,而长期输血引发的铁过载,会导致脏器功能受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精准监测体内铁含量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检测主要依赖磁共振参数推测铁浓度,结果不够精准;国外检测软件则价格昂贵,还需手工勾画检测区域。针对这一困境,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彭鹏带领“铁捕快”团队,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及老挝、越南相关医疗机构,基于中老越三国5000多例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贫心、肝脏铁含量智能化评估系统。该系统将检测时间从5—10分钟缩短至2秒,能直接显示铁浓度具体数值,还可自动识别、精准勾画检测区域。目前,技术已在广西部分医院应用,通过远程医疗让基层群众就地享受精准检测,“希望未来能惠及更多东盟地贫患者。”彭鹏表示。
传染病防控的跨境协作同样离不开AI助力。自治区疾控中心联合区内高校及越南广平、谅山相关机构研发的AI赋能疾控传染病预测预警系统,今年6月起已在南宁等5个设区市试用,运行效果良好。该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的陆华湘博士介绍,此前,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对设备、技术人员要求高,基层疾控部门开展工作耗时较长。现在,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驱动的量化机制与并行算法,将全区不同地区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时间压缩至1.5小时,预警结果直观、操作简便,预计未来在跨境传染病防控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参与项目研发的越南流行病专家胡青松博士,目前正推进该系统的越南本地化适配工作:“希望将来能把这套系统推广到越南。”
3 聚焦广西 多方共绘AI+健康发展蓝图
广西在AI+医疗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也吸引了众多区外企业的目光,他们瞄准广西的发展潜力,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并希望借助广西区位优势拓展东盟市场。
伸伸舌头、把把脉,通过AI引导问答后,仪器就能综合脉像、舌像、症状等信息综合得出体验者的体质辨识结果,并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大赛现场,一台中医体质辨识仪吸引了不少参赛队员前来体验。
这是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基于大医金匮大模型的中医诊疗一体机》参赛项目。该公司AI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董立峰表示:“广西的中医药资源丰富,公司看好广西AI赋能中医诊疗的市场前景,目前正在和相关机构洽谈落地广西事宜。同时,也希望借助广西独特的地理优势,能将公司业务拓展到东盟国家。”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将目光投向了基层医疗。该公司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层全科辅助决策系统,已成为基层医生的“好帮手”。
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全球首次通过了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笔试测试,且成绩亮眼。目前该系统已推广至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层医生提供不合理处方的实时提醒与专业修改建议,降低漏诊误诊率,助力基层诊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总监王胜明表示:“广西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起势阶段,公司看好广西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目前,科大讯飞已入驻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广西布局人工智能业务。该公司董事长梁家恩表示,云知声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以实际行动落实“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广西AI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已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和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通过京桂联动,共同打造三医协同、医产融合的智慧医疗体系化方案,并辐射东盟,打造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关海芳 文/图)
来源:广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