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我就是要跟着红军走!”沙县郊外,十五岁的张廷发气喘吁吁地冲着面前的连长喊。眼前的孩子骨头都快戳破单衣,眼神却倔得像山里的石头。时任红三军团师政委的黄克诚恰巧到连队检查,听完连长的汇报,只是淡淡一句:“让他先吃碗饭,人不能饿坏了。”那一碗杂粮饭成了改变少年命运的分水岭,也埋下了空军未来司令的一粒种子。
刚被收编时,张廷发连枪都端不稳,抬起来比他本人还高。行军第一天,他被脚上磨出的血泡疼得眼泪直打转,可一句“掉队就回不了家”让他咬着牙挨到了宿营地。夜里巡逻,他和战友偷偷对比身高——连步枪枪托都比他们壮实。没人想到,这个“还没枪高”的新兵会在数十年后统领万里长空。
红军时期的训练严苛,同批入伍的少年没挨过一个冬天就病倒了一半。张廷发靠“死磕”熬了下来,短短两年,他摸清迫击炮射表、背会地形要图,在部队里小有名气。长征途中,他因战伤被迫留院。医生建议休养,结果他一声不吭拄着木棍追赶主力,硬是在川西与红四方面军接上了。陈赓看他自律得像上弦的发条,让他当作战股长:“小张,仗怎么打你比谁都清楚,别怕担子重。”话音刚落,这个小个子就把作战图钉得到处都是,连官舍门都挂满了绳线标记。
1940年,他调到陈锡联的385旅,接手一支被戏称为“散摊子”的教导大队,兵油子们闹得鸡飞狗跳。陈锡联只说六个字:“你替我收拾。”张廷发先砍掉“吃小灶”的特权,再把上课迟到者直接拉去修战壕,不到三个月,大队操典做到了全旅第一。有人嘀咕:“这小个子发狠了!”陈锡联却笑:“懂规矩的人才能带兵。”
不久,刘伯承把他抽调到129师司令部。刘老总发现他文化底子薄,开口便是:“会打仗不够,还要会写。”晚上收操后,刘伯承亲自给他念《孙子兵法》,一页页讲;张廷发竖着耳朵抄字,记不下就刻在木片上。三个月后,他能独立拟作战简报。邓小平拿起他的第一份电文,扫一眼:“字少事全,有劲。”随后语气一转:“精简不是删掉重点,回去再压掉十行。”张廷发愣住,夜里挑灯改稿,第二天送去只剩半页纸。邓小平挥笔批示:“可用。”他后来回忆:“那次让我明白,军事命令一句废话都嫌多。”
1947年大别山突围,邓小平下死命令禁止使用大车,免得拖累行军速度。可前线急需药品,张廷发临时雇了几辆板车。邓小平得知后,当着作战会议的面沉下脸:“张廷发,你服从吗?”张廷发硬着头皮顶:“药到了,老百姓里也能救回几个。”空气僵了足足半分钟。邓小平深吸一口气,最终只留下一句:“下不为例。”会后他拍拍张廷发肩膀:“急百姓之急,我认。可原则必须先讲清,你记着。”两人至此结下特殊的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急需建设现代化军兵种,空军更是从零起步。张廷发被点名进京,组织任命他为空军训练部副部长。第一次登机,他晕得满脸惨白,下机还死撑:“风浪不算啥。”回宿舍就吐得一塌糊涂。为了摸清飞行员的心理,他把自己的单人床搬到机场塔台,每天伴着发动机轰鸣声入睡。技术员说:“司令喜欢到机库凑热闹。”他笑:“风味教材,比本子管用。”
1955年授衔那天,同批少将合影,张廷发站最边上,袖口磨得发白。有人半开玩笑:“小张,坐飞机还怕不怕?”他摆手:“怕,怕浪费油!”一句话逗得全场大笑,却也让人记住了他对资源的抠门。60年代初空军油料紧张,他指示拆除非必要演习科目,节约下来的航油用来给新歼击机首飞。试飞成功那天,他在塔台激动得一句话没说,只是用力握住试飞员的手。
1975年,中央决定他任空军政治委员,他却被叶剑英直呼“老张”,嘱托:“军中无职者想插手,你要杠住。”同年,邓小平也给他寄来一封短电:“保证绝对领导。”语气很平,却重若千钧。那几年政治空气复杂,各种风浪翻涌。有人转弯抹角打听空军调动,他干脆把请示手续贴在政工部墙上,谁想插队,先过明面这一关,一时无人敢越雷池。
1977年,他接任空军司令员,曹里怀、吴富善两位资历更老的中将给他打电话:“老弟,空军交给你,我们放心。”电话那头,他只是轻声:“咱们一起干。”上任第二个月,他趁夜突查机场,发现某团灯火通明,飞行员等着领导视察才起飞。他当场拍桌子:“光等我有啥用?我不来就不训练?”次日,该团团长被降级示警,空军内部瞬间紧张,飞行秩序一夜之间严了数倍。
任期八年,张廷发把重点放在战略值班、夜航训练和雷达防空网络上。统计表明,1980年空军全天候起飞率比1975年提升近三成,机场跑道维修周期缩短50%以上。空军高级工程师回忆:“司令喜欢问‘为什么不行’而不是‘能不能行’。”一字之差,却逼得技术部门不断翻方案。那段时间,空军在装备更新、战术研究上整体加速,后来的歼八Ⅱ型首飞成功,离不开当年的决策。
1985年,他卸任回地方休养。记者问起初心,他想了想:“当年黄克诚要是不让那碗饭,我可能早饿倒在路边。”说罢端起茶杯,“部队养我几十年,我必须对得起那碗饭。”言毕无多余感慨,像当年在沙县追赶红军时一样,干脆、倔强。
张廷发的人生,是从闽西北山间蜿蜒到万里蓝天的长轨迹。若用一句话概括,或许只有三个字——硬往上顶。十五岁时,他顶着饥饿要当兵;中年时,他顶住规矩救伤员;执掌空军时,他顶住外界干扰守住阵地。那是一代革命军人最直接的信条:枪在手,心里有数,往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