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建忠 工商管理硕士,曾任上海颖奕安亭总经理、深圳沙河副总经理。
四月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时,《高尔夫大师》的老编辑问我:有没有兴趣写一篇球场管理的文章。迟疑良久动笔,算是对自己思路的一个梳理。
先以2025年在上海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举办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开篇说说草坪的事儿吧。组委会决定在颖奕安亭办赛其实很突然,2024年11月份定下来的时候,场地果岭还没从夏天高温损伤的情况下恢复过来。接下来球道高草进入了休眠期,能做的事情不多。一直到2025年3月初,我问执行董事凌匡冶,赛事期间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球场。凌匡冶回复想要球员打完后觉得这个球场很好。我和凌匡冶说一个很棒的球场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转播的视觉效果,因为4月中旬的场地很可能没那么绿。
虽然我参与过圣淘沙举行的新加坡公开赛、熊山举行的加拿大太平洋联盟锦标赛的志愿者工作,但是没有主导过国际赛事场地的设置,尤其没有主导过林克斯风格的赛事场地设置。欧巡的赛事总监米卡埃尔·艾瑞克森、农艺师格雷姆·迈克尼文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份造访球场进行指导,但是必须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草坪长势现场决定养护方向。等待指令的效率太低,赛事的结果不管怎么样都是由俱乐部自己承担,球场草坪应该如何设置确实得好好琢磨。
思绪回到这些年我拜访过的美国百佳球场。其中美国的球员锦标赛的举办场地TPC锯齿草球场,莱德杯的举办场地大洋俱乐部以及名声在外的溪颂球场都算是林克斯风格。2016年我和朋友一起打球员锦标赛前的锯齿草,狗牙根的球道和果岭,草黄且坚硬,对于当时铁杆还只是往前拍而非向下挤压的我来讲,毫不夸张地说那次18洞击球体验颠覆了我和朋友对高尔夫的认知。果岭周边的沙坑、水域、长草都显得那么恰当,因为只要球落到果岭,就一定会滚出去,要么下水,要么沙坑草坑。印象中从第三个洞起我们就开始用小一号铁杆攻果岭,球的落点在果岭前面就好了,这样勉强还有几率能留在果岭上进行推杆。打到17号洞经典岛果岭的时候,120码我们打了5到6颗球都没有一颗可以停在果岭上。虽然想较劲打一个上去,实在没球可打后还问同组的老美借了两颗,但最后只好去果岭边补球,勉强打完了18洞。国内打球十余年的朋友感慨:“原来高尔夫球场可以这样。”
不知道怎么开始就朝着自己见过的方向前行吧,决定了这么做便开始对球道的水分、肥料、铺沙和修剪等作业进行调控。对于本来就不交播(即不在冬季撒冷季型草种)的颖奕安亭球场来讲,3月份还没有转绿,草不托球,是过往多年没有发生过的。会员和嘉宾大量投诉,我在私下场合、会员活动晚宴都进行了解释,为什么俱乐部要做硬球道,硬果岭。国内做这么硬的可能不会超过三家了,所以解释非常苍白无力,尤其是上海大部分球场进行交播,即使不交播草垫层也比较厚且比较软,不会让客人觉得打球“震手”。
赛前三周,欧巡农艺师格雷姆与我们商量球道用肥。我先建议了晶体肥浇水控制氮量,但格雷姆建议颗粒肥加晶体肥。这是整个赛事准备期间我和格雷姆为数不多的争议,最终我还是坚持己见不要颗粒肥,因为我要考虑赛后长时间球道的坚硬和滚动情况。球道施颗粒肥想要均匀,目前的施肥机做到20克以上每平方米才比较合理,这样会造成氮肥相对高,只要温度起来、降雨下来球场会比较快软下来。格雷姆采纳了我的建议。从2024年8月份开始到2025年4月份球道只施了每平方米1克氮肥(当然这与2024年8月份前超量的氮肥施用背景有关)。
中国一哥李昊桐接受采访说到颖奕是他的主场,但赛事期间的颖奕和平时训练的颖奕是两个球场状态,完全不一样。颖奕俱乐部会员群里大家纷纷猜测冠军要打到负二十多杆,因为颖奕有几个洞比较短,非常容易抓鸟。首轮的结果是:“帽子哥”塔皮欧·帕卡能第一天打出单轮低于标准杆9杆的成绩。欧巡赛组委会在晚上的会议中要求:第二轮的果岭速度不可以超过第一轮,8号洞果岭的速度要特别注意降下来。于是当天晚上我们给果岭浇水,第二天早上只进行了一次修剪,没有滚压。组委会提这个要求的时候,我很好奇地问赛事总监米卡埃尔预测夺冠多少杆。他回复是-12杆,我的内心反应是开玩笑吗?第一天最好成绩已经打到-9杆了。我问这个球场这么难吗?米卡埃尔说这个球场并不容易,我很了解我的球员们。果然,最终吴阿顺以总成绩-14杆夺冠。四天的观赛人员也创了三十年的纪录,5万多人次。最后一天2万多观众,冠军榜分分钟换人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李昊桐在18号洞激进的攻果岭也让赛事结果在最后一刻才揭晓。米卡埃尔在比赛后半个月发邮件给我:非常感谢你们团队的付出,场地状况一等一的好。
赛后一周球场保持了赛事期间四天的旗位,果岭没有再进行滚压,果岭速度降到了十点几,球道一如既往地硬,在球场工作多年的球童也已经要小心翼翼地喊好球,因为即使击出去很好的球也可能会跟着球道地形滚去水里、林克斯长草或者沙坑。职业球员在赛事期间四杆洞鲜少用木杆开球还是能说明硬球道对他们来讲,安全是第一位。
看过这些可能你会觉得硬球道和硬果岭是好的,是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然而我想表达的是颖奕安亭办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所以要硬、要快(.rm and fast)。执行董事凌匡冶对林克斯高尔夫的理解是足够深刻的,所以即使顶着会员和平日业余球员的巨大压力和不理解,我依旧可以执行我认为的好球场的方案。最近几年卢军、徐江还有一些主流媒体、自媒体在宣传硬果岭、硬球道,这是令人尊重并值得感激的。
球场的职业经理人,不管是总经理还是草坪总监都应该根据投资人对球场的定位去管理球场。我曾经在一家27洞的高尔夫俱乐部负责过草坪和球会运营,我深刻的明白作为一个都市球场,比较顺畅和高效地让客人打完18洞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果岭速度在9.5左右,球道保持一定的托球性,干燥但是不可以坚硬。绝大多数球员是享受其中但是又不乏挑战,27洞一年的客流可以做到17万左右人次,而且保证4小时15分钟完成18洞的比率大于99%,相信这是能让投资人、会员、球员,甚至球场工作人员、球场合作伙伴都开心的。会员球员可以在可控的时间内安排其他行程,球童也不用担心出场会超过5个小时,类似租赁会所专卖店的合作伙伴也得到了更多的客流。
赛前我和执董凌匡冶沟通做一个什么样的球场,球场的定位在于投资人的诉求和目标。因此想说职业经理人应尽可能在能力范围内实现投资人的想法。同行里常州金沙湾高尔夫俱乐部的总经理李德韬经常在视频号分享一些感悟和实际运营中的好想法,很多球场进行了借鉴,包括在三杆洞写好码数以节约测码数时间。这个行为被圈中一位自由职业的好友所不屑,觉得他这是对俱乐部、对高尔夫文化的理解不够才出这种招。从探讨的角度想说,自由职业的好友如果做过职业经理人,需要为部门或者俱乐部投资人和员工负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话,可能会更加理解他。
顺带提一嘴,包括高尔夫俱乐部的章程和规矩。业主和会员发生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基于历史事实,可能大家都没错。绝大多数的高尔夫俱乐部会籍是通过销售卖出,在购买会籍的时候俱乐部除了和会员有纸质范式的合同外,没有其他哪怕是口头上对俱乐部文化、俱乐部经营理念的沟通。大学期间在美国高尔夫球场实习的时候和美国朋友聊起中国的球场,我们经常讨论球场和俱乐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是高尔夫球场有的是高尔夫俱乐部。俱乐部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群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回到高尔夫俱乐部的章程和规矩,有共同爱好的核心非常明确,就是高尔夫。然而这个过程中的社会交际就不好只通过销售人员的销售来进行管控了。
有一个视频非常火,马云以前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后来说:你谁都改变不了,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现在说:难,都难,都难。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能基于每个人的位置不同,每个俱乐部的定位不同。LIV巡回赛的出现打破了太多传统高尔夫的形式,但是LIV巡回赛颇受观众欢迎、影响极大也是事实。一个俱乐部按照提早沟通好的约定坚持下来可能是最难的,我想你一定也体验过—提早说好的私人会员制改成半公众会员场,提早说好的精品花园式球场变“菜地”。这真令人可惜。
本文选自《高尔夫大师》9月刊
近期精彩不容错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