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9月15号
皇甫松虽非唐代诗坛最耀眼的明星,名声不及李白、杜甫响亮,却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词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是工部侍郎皇甫湜,舅舅是宰相牛僧孺,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自幼饱受文化熏陶,为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诗作题材广泛,无论是自然风光、儿女情长,还是历史兴衰、人生感悟,皆能入诗;艺术上更是独特匠心,以细腻笔触勾勒灵活场景,用含蓄语言抒发真挚情感,语言清晰典雅,读来韵味悠长。下文将通过赏析他的《采莲子二首》《杨柳枝词二首》《浪淘沙二首》,感受诗词的魅力。
一、《采莲子二首》
1.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组诗以江南采莲为背景,生动刻画了采莲女的形象。第一首开篇“菡萏香连十顷陂”,以十里荷塘的荷香营造出清新的水乡氛围;“小姑贪戏采莲迟”直接点出采莲女因贪玩耽误采莲,尽显活泼天性。后两句“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通过“弄水”“脱裙裹鸭”的细节,将少女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模样刻画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
第二首画风一转,“船动湖光滟滟秋”描绘秋湖波光粼粼的美景,为少女怀春场景铺垫。“贪看年少信船流”写出采莲女因痴迷凝望岸上少年,任由小船随波漂流,尽显少女的懵懂心动。“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中,“抛莲子”暗藏爱慕,“被人知而羞”则细腻展现出少女初恋时的羞涩与纯情,将少女怀春的心境写得真切动人。
二、《杨柳枝词二首》
1.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2.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这两首诗以“柳”为线索,借古景抒今情,满含历史沧桑感。第一首“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描绘春日水乡吴王宫殿前柳丝低垂的景象,引人追忆往昔;“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则以黄莺空啼、西子已逝的对比,感叹时光流逝,昔日繁华不复存在。
第二首“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回忆玄宗时期行宫的热闹——春日里,侍女们在柳丝间起舞,尽显昔日盛景;“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笔锋一转,写如今行宫成空城,唯有柳树依旧翠绿,却再无玉笛声声,今昔对比强烈,道尽历史变迁、朝代兴衰的无奈。
三、《浪淘沙二首》
1.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2.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这组诗借江边景象抒发人生感慨。第一首“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先描绘滩头草木萧瑟、浪涛汹涌打翻渔船的画面,凸显江边环境的恶劣与渔夫劳作的艰辛;“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则以白鹭栖息地变迁、沙嘴变江心的自然变化,暗喻世事无常,充满沧海桑田的感慨。
第二首“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以异乡歌声、秋日风雨中的小船,营造出凄凉氛围,道尽北人漂泊的愁苦;“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通过浪起惊鸟、寒沙入江的景象,进一步烘托诗人的孤寂与哀愁,暗含对人生漂泊、世事难测的无奈。
▷结语
皇甫松的这三首诗作,各有不同样的精彩。《采莲子二首》充满生活气息,将少女形象刻画得鲜活生动;《杨柳枝词二首》借古抒怀,满含历史沧桑;《浪淘沙二首》观景抒情,道尽人生感慨。
这些诗作不仅是皇甫松个人才华的体现,更丰富了唐代诗词的风格与内涵,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如今重读这些经典,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体会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让这些佳作在新时代继续散发独特光彩。
图片来源,AI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