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跟我吐槽:
“每年春节回家,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打牌,热热闹闹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人散了之后,心里反而空落落的。有些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有些事明明想沟通,最后却只剩下一句‘多吃点’。”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总以为见面就是亲情,聚餐就是团圆,但真正难得的是日常的理解、支撑与默契。
其实,真正的手足之情,从来不只是饭桌上的推杯换盏,更是人格上的彼此尊重、生活上的互相扶持。哪怕世界再大、路再难走,我们心里都知道,总有几个亲人,能与我们互帮互助。
在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兄弟姐妹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在一起吃饭,而是这四点。
01
有分寸、不越界,关系才能长久
我认识一个姐姐,是典型的“为你好”型人格。
妹妹读什么专业、嫁什么人、买什么房,她样样都要管。结果妹妹婚后多年不快乐,她却说:“我早就说那个男的不行,你不听我的!”
虽然她表面上是关心妹妹,实际上,却成了妹妹心理上的负担。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好的关系,是既能亲密依存,又能彼此独立。”
亲情尤其如此。再亲的兄弟姐妹,也是不同的个体。对方没有开口求助时,我们贸然插手,其实是一种越界。
真正的为他好,是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替他做选择;是给他支持,而不是指挥他该怎么活。
守住该守的界限,不管不该管的事。
让彼此都能以舒服的方式做自己,这样的关系,才能轻松长久。
02
困难时搭把手,比平时吃十顿饭都强
我同事家里有三兄弟,他是老二。
几年前他父亲重病,手术费需要几十万。大哥刚买房、小弟刚工作,谁都拿不出这么多。
但谁都没躲。
大哥拿出全部积蓄,小弟去跟同学借钱,他负责联系医院、陪护照顾。三个人一起咬牙扛了过来。
事后他说:“从那以后我才真的觉得,我们不只是兄弟,更是战友。”
《岁月神偷》里有一句台词:“人生就像海,有时起有时落,但有兄弟姐妹在,风浪再大也不怕。”
亲情最深的滋味,往往不是在太平无事时的推杯换盏,而是在遇到困难时那句:“别怕,有我在。”
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段。
彼此支撑、互相依靠,才能在人生这条坎坷路上,走得更稳、更踏实。
03
不争对错,不论输赢,感情比道理重要
我见过一对兄妹,因为给母亲买什么牌子的保健品大吵一架。
一个信进口,一个支持国产,谁也不服谁。最后母亲自己悄悄去药店买了最便宜的那种,兄妹俩却还在冷战中。
作家史铁生曾说:“爱,就是不争论。”
尤其是在家里。
很多事本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立场和认知不同。
你觉得要趁年轻出去闯,他觉得留在老家安稳更重要;你觉得孩子该补课,他觉得该多玩……这些选择,哪有标准答案?
兄弟姐妹之间,一旦争对错、论高低,感情就会迅速磨损。
赢了一句话,输了一段情,何必呢?
放下执念,多说“你说得也有道理”;放下输赢,多问“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包容和接纳,比辩论和说服,更能让亲人之间感受到温暖。
04
常联系、多分享,参与彼此的生活
我妈妈和她妹妹,是我见过相处最自然的姐妹。
她们不一定每天视频聊天,但吃到什么好吃的、路上看到什么好玩的,甚至只是天气突然变了,都会随手发条语音告诉对方。
没有刻意聊天,却从来不断联。
主持人何炅曾说:“真正的感情,不需要刻意维持,但一定要常常联系。”
兄弟姐妹长大后各有各家、各忙各的,但如果长期不走进对方的生活,再亲的关系也会逐渐变淡。
不一定非要大事才开口。
发一张照片、转一篇帖子、推一首好歌……这些微小的分享,都是在联络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所以,感情不需要隆重到一年一聚,而是细水长流在日常之中才是最好的相处。
05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给我们最暖的礼物。
他们见过我们的童年,参与我们的青春,也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和我们一同走向成熟与衰老。
就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而兄弟姐妹,恰恰是能帮我们记住“来时路”的人。
所以,兄弟姐妹之间,真的不必追求顿顿聚餐、场场团圆,但要做到:
有界限、不越界;有困难、伸手帮;有分歧、不计较;有日常、常分享。
愿我们都能用好这四种方式,经营好这份独一无二的手足之情。
世间烟火匆匆,唯有真情可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