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科技股涨得人心惊胆战,跌得人坐立不安。很多人都在犹豫:这波行情还能撑多久?手里的股票是该继续加码,还是赶紧落袋为安?
现在市场最大的争议,就是科技股还能不能继续当领头羊。从政策层面看,科技创新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主线,十月份的四中全会很可能会再放一把火。但具体到市场表现,机构的态度有点模棱两可——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也有让人捏把汗的隐患。
先看积极的一面。今年两融余额直接冲上了2.34万亿的历史新高,比2015年的大牛市还要疯狂。外资也没闲着,每天的交易额稳稳超过3000亿。这说明啥?大资金根本没跑,只是在科技板块内部调兵遣将。比如说,有的资金开始布局新能源车芯片,有的转向人工智能应用,但大家都没离开科技这个主赛道。
更让人振奋的是,全球算力需求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最近和OpenAI签了个3000亿美元的大单,要在五年内提供算力支持,直接把甲骨文的股价炒到了历史新高。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算力已经成为AI时代的战略资源,相关产业链的公司未来几年都有肉吃。
但有两个危险信号不得不防。一是科创板ETF最近连续被赎回,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们最近总共减持了163亿。这说明产业资本自己都有点心虚,趁着股价高位套现一部分,落袋为安。普通投资者这时候去追高,简直就是刀口舔血。
更值得警惕的是,AI热潮背后可能隐藏着看不见的风险。全球AI算力需求虽然旺盛,但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不透明的私募市场。私募债务市场对AI的风险敞口已经达到4500亿美元,一旦这些资金链出问题,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相似于最近美股科技股的抛售,已经开始从公开市场蔓延到私募领域。
接下来有几个关键时间点需要重点关注。九月份的中美谈判要是能谈出点实实在在的成果,科技股很可能再冲一波。十月份的“十五五规划”肯定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红包值得期待。再往近看,美国对AI技术的限制反而给了国内企业机会,像Kimi这类国产AI应用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市场动态来看,科创板最近表现格外亮眼。9月11日当天,科创50指数大涨5.32%,半导体和元器件板块领涨,海光信息、寒武纪等龙头股涨幅超过10%。这说明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推动下,科技股的热度还在持续发酵。
现在该怎么操作?
别看现在科技股热闹,但很多票已经处在高位震荡阶段。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向:第一,科技板块里那些估值还趴在地板上的潜力股;第二,稳赚不赔的电力等高分红板块;第三,受外资青睐的恒生科技指数相关标的。如果市场再来次调整,券商和科技龙头或许会出现绝佳的入场机会。
具体来说,算力和半导体是当前最确定的方向。甲骨文的巨额订单直接带动了A股云计算和半导体板块的爆发,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算力龙头当天涨幅超过12%。私募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数据要素等细分领域,这些方向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这几点一定要记住:
今年的行情和2015年完全不一样,想复制当年那种鸡犬升天的暴涨几乎不可能。现在监管部门严防死守杠杆风险,市场可能会走“急涨缓跌”的震荡模式。盯着三个指标就行:融资客的加仓速度、股票和债券哪个更划算、地方债对资金面有没有压力。
从私募机构的最新动向来看,虽然短期存在分歧,但长期依然看好科技股。肇万资产、畅力资产等一线私募最近都在加仓科创主线,重点关注AI、低空经济等方向。要警惕部分个股的过度炒作,尽量选择基本面扎实的龙头企业。
科技股的主线地位没变,但千万别看见涨就往上冲。把资金分散配置,留点余地等市场回调才是明智之举。毕竟连上市公司大股东都开始高位套现,普通投资者更得多长个心眼。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科技成长+稳健收益”的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配置AI算力、半导体等弹性较高的板块;另一方面,持有水电、通信运营商等防御性品种。这样既能抓住科技股的上涨机会,又能对冲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