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在后面,不是骗你们的)
世界上真的存在不向往星空的人吗?
那浩瀚繁星震撼着每一个仰望的人类,所激发的探索欲造就了当今许多科技进步与科幻小说。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中,那里藏着人们最终极的想象,无比浪漫。
从小时候的《奥特曼》到后来的《星际穿越》,无限的宇宙承载了人类太多的猜想和期待。在2021年,为了继续探索,也是为了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美国、欧洲、加拿大合作发射了强100倍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次年,韦布正式开始传回照片。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太阳光其实是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把它们拆开,就形成了七色彩虹,发现这件事的人,正是制霸物理教材的(万恶之源)牛顿。
| 牛顿:没错正是在下,我的三大定律学得怎么样了?必考的哦!
在牛顿发现七色光的秘密一百多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将颠覆光的概念,他就是天王星的发现者,恒星天文学之父赫歇尔。
| 赫歇尔:咦?我这么牛的人居然没在教材里吗?
我们都知道,光能带来热,而在研究七色光的时候,赫歇尔发现不同的光加热的能力不同,红光能力最强,紫光能力最弱。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在红色以外的部分反而升温更快,于是他得出结论,那里一定有某种看不见的光。
这种光,我们现在称之为红外线。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光其实是电磁波。电磁波中,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其余的,比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等等,都是不可见的。
所以,要想认识宇宙的全貌,我们不仅要看到可见光,也要看到这些不可见的光,某种意义上,这些不可见的光甚至更为重要。
牛顿不仅发现了七色光的原理,也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而望远镜的作用,就是捕捉远道而来的光,洞悉宇宙的秘密。刘慈欣在《朝闻道》中写过,当某个原始人仰望夜空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开始对群星好奇的时候,距离最终解开宇宙的奥秘就只有一步之遥。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为了实现这一步,人类制造了无数望远镜,收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各种光。比如享誉世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它专精于可见光领域,为我们奉献了众多最为人熟知的宇宙图景。
| 哈勃拍摄的M74星系,堪称唯美
以及专精于红外线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这架造价百亿美元的人类最强眼睛于2021年升空。星云以及各种星际尘埃可以阻隔可见光,却无法阻隔红外线,因此同一个星系在韦布眼里会大不相同。
| 韦布眼中的M74,看起来十分狰狞可怕
而钱德拉望远镜则主攻X射线,能发出这种光的,很多都是宇宙中最凶残的天体,例如黑洞、超新星等等。
| 钱德拉眼中的M74,有一种虚幻的美感,左下“空洞”处的紫色圆点正是一个黑洞
更重要的是,光穿越宇宙需要时间,越是遥远的天体,光到达我们眼前就需要越久的时间,因此收获一束远道而来的光,就是在穿越时空,观察过去。尽管光永远不会衰老,却会被宇宙的膨胀拉长,从可见光变成红外线,从红外线变成微波。所以,尽管宇宙无限,但我们能“看到”的宇宙有极限,要想突破这个极限,我们需要特殊的武器,比如能探测微波的普朗克望远镜。
| 普朗克拍摄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照片捕捉到的就是宇宙中诞生的第一缕光,它穿越了138亿年的时间抵达我们的面前
除此之外,还有ALMA望远镜、甚大望远镜、斯皮策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等等无数伟大的天文望远镜,它们不断拓展人类智慧的边界,刷新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可以说,科学家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和哪怕十年前相比,都已经大大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到哪里刷新认知呢?
就是它啦,锵锵~
我们之前的所有图片,都来自这本《无限之旅》。它集结了众多强力天文望远镜的最新发现,为我们贡献了一幅又一幅前所未见的奇景。比如曾经轰动全网的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
第一张行星形成的照片:
五十颗恒星同时诞生的壮阔景象:
你甚至会看到,宇宙一会儿在朝我们比心:
一会儿又朝我们比中指:
然而,只是看个热闹的话未免太无聊了。不懂背后的知识,我们有时甚至连热闹都看不出来。比如,这俩照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科学家看到它们会十分兴奋?
要想真正享受奇观,我们需要讲解。
但残念的是,科普领域有个巨大难题,我们想要的作者是一线科研人员,靠谱又专业,不能像是AI公号文一样满嘴跑火车,又需要他/她能共情我们这帮素人,用纯正零门槛的人话告诉我们最新的科学原理,最好还要文笔优雅富有诗意,不能透着一股理科教材的晦涩干枯感。
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有的,他就是《无限之旅》的作者加尔法德。
作为霍金亲传弟子,黑洞研究专家,现象级科普畅销书《极简宇宙史》的作者,加尔法德用科学小白都能理解的语言,掰开揉碎,诗意而浪漫地为我们解读了每一个奇迹背后的伟大科学原理。比如刚才的两张照片就是本书中的趣味习题之一:
文津奖译者刘晗操刀翻译,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余恒、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郑永春等众多专家倾情推荐,从科学家故事,到诺奖成果,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形成,再到三体问题、外星生命、星系碰撞,《无限之旅》以独特的第二人称视角,带“你”乘着远道而来的光,前往时空的尽头,探索最前沿的热点问题。
285x230大开本,烫银无光铜封面,渐变珠光腰封,全力呈现让一切语言都黯然失色的华丽景观,每一个像素都是一颗闪耀的天体。
| 超震撼的华丽大拉页,实物更炫目
只要你曾对头顶的天空有过那么一丝好奇,都不妨狠戳购买链接,将这一片星光收入囊中。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现在我提议,探索它们吧,以光之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