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浚,一个曾经职业旅行十年的背包客。都说“两岁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可我偏偏是个管不住嘴、爱发点牢骚的人。
昨天下午刷手机,正好看到这两天好多关于预制菜的讨论。我先声明下,因为王浚我不是餐饮行业的专业人士,所以我也讲不了什么专业术语。就从一个爱在家做饭的普通消费者角度,聊聊自己的感受。
记得以前做旅游博主,有一次去浙江建德采风,参观过一家预制菜工厂。说实话,当时真的被惊到了,车间干净明亮,做出来的菜味道也不错。同行的几个小伙伴当场就忍不住下单买了不少。
所以如果说预制菜本身真的有问题吗?我个人觉得不见得。它干净、方便,味道也稳定,在家简单加热一下就能吃,特别适合想省事的人。
但出门吃饭,我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既然我都选择外出用餐了,还是更愿意吃到师傅现炒的、有锅气的菜。尤其是鱼,真的是一分鲜一分味。
像我这种爱吃鱼的人,家里每周都会买鱼。我所在县城里的鱼店,会员价鲈鱼一斤26块,多宝鱼33块,说实话也不算便宜了。
所以今年我有次在网上图便宜,一次买了五条海鲈鱼,一条差不多17块。价格是划算了,可做出来之后,真的吃得很无奈。鱼肉又柴又粉,毫无鲜味,我家妈妈和老婆尝了一次就再也不碰了。结果那五条鱼,硬是我一个人大半年才吃完。
再看包装上的保质期:24个月。两年啊!这样的鱼,再怎么做也很难好吃吧?
经过这一件事以后,我也慢慢看出门道了。出门吃饭,除非是明晃晃摆着水箱、养着活鱼的店,不然很多餐厅用的鱼,其实就跟我网上买的那种差不多,是冷冻的半成品。
比如上周和亲戚在县城一家餐馆点了一份酸菜鱼,整盆只有清一色的无骨鱼片和配菜,根本没有鱼骨,吃一口就知道是工厂货。也许在行业里,它们叫调理包或者半成品,但在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跟预制菜没啥两样。
所以我现在几乎不在外面点鱼吃了,宁愿自己去市场挑一条活鱼,回家简单清蒸。费事是费事点儿,但是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动筷子的那个瞬间,我就知道,这一切都值了。
鱼的鲜,不在调味、不在手艺,而在“活”。而这份活气,预制菜和半成品是带不来的。
以上内容谨代表我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人,觉得有意思,欢迎评论区聊两句。不认同划走就是,咱们各生欢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