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淮南。一场看似寻常的产业对接会,悄然拉开安徽汽车产业新一轮区域协同的序幕。
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汽车办)主办,省汽车创新中心与淮南市发改委联合承办的“汽车产业整零对接皖北专场”,成为安徽面向全国征集合作意向清单的首场落地活动。其选择聚焦皖北,本身就颇具信号意义——它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倾斜,更意味着安徽正以“兵团作战”式的系统思维,将皖北纳入全省汽车大工业的棋局之中,推动专用车集聚、零部件转型与后市场升级,尤其意图激活县域经济的产业潜能。
9月5日,汽车产业整零对接专场活动在淮南市举办。柏松 摄
皖北并非传统汽车工业的重镇,但如今正成为安徽补链、强链的新腹地。
活动现场,皖北八市汽车办、相关政府部门、省内外六十余家零部件企业,以及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整车制造商悉数到场。六家优质零部件企业登台路演,直面整车企业提出技术需求与合作方向。
没有寒暄与形式主义,整零双方在自由交流区迅速进入状态:“我们在融合探索新能源、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希望与各位有所合作。”“我们深耕 DSP 芯片 ,产销量居国内DSP 领域第一,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智能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产能、技术、痛点、方向,在面对面中变得清晰。
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企业相亲会”,而是一次针对皖北汽车零部件板块的系统性升级动员。
近年来,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淮北市积极打造车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基地;亳州市推进奇瑞商用车等头部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股权式”合作;宿州市组建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蚌埠市打通传感器研发、制造、验证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流程;阜阳市建成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园区;淮南市以合淮合作区为载体,积极招引蔚来、比亚迪配套零部件项目……它们没有追求大而全,而是依禀赋而定、错位发展,如同一张拼图,各自精准嵌入安徽汽车产业的宏大版图之中。
“我们要的不是低端重复,而是嵌入全省乃至全国创新链的中高端环节。”活动上,整车企业提诉求、指方向,零部件企业说产能、讲实力,双方面对面热切交流。专场对接活动的举行,为推动皖北县域零部件向专业化、规模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安徽引育了超过3000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和1700余家后市场企业。从核心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到上游的材料、中游的精密制造,再到下游的销售维保、回收利用,完整且富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然成型。2024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占全省汽车产业链企业总数的60%,贡献了48%的产业链营收。“不出安徽就能造一台新能源整车”已然成为现实。
皖北县域产业发展
本次对接显著的特点是“带着问题来,盯着技术谈”。
芯必达微电子推出平台化汽车芯片技术,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算力焦虑”;铁城信息科技带来车载充电机与DC/DC转换器方案,直击新能源汽车能效管理的痛点;芯视佳展示硅基OLED技术与AI+AR结合的应用蓝图,推动座舱体验的人性化与沉浸感……6家零部件企业带来了行业前沿的技术成果,呈现出未来汽车产业的多维趋势。
这些企业所呈现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而是涵盖芯片、软件、光学、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科技解决方案”。这正是皖北企业目前最需补强的环节:从机械制造走向机电协同、从单一产品走向系统集成。
皖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市场广阔。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等有效提升了皖北地区产业承载能力。在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中,合肥、芜湖发挥“双核”带动作用,推动汽车龙头企业与皖北有关企业加强合作,为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近年来,皖北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效显著,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当前,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皖北零部件企业亟需提质增效。推动零部件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零部件企业智能化水平是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在汽车产业上“破局”,形成更强发展动能的关键。皖北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格局。
正如省汽车办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要打通上下游合作壁垒,推动安徽汽车产业在科技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当前,汽车产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多元发展态势,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战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活动中,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发布了整零共创需求,提出围绕数字汽车物理结构、信息架构和数据闭环系统的研发方向,搭建企业与科研的对接桥梁。这不仅是一次需求发布,更是一份“路线图”,明确了安徽在下一代汽车生态中的技术定位。
活动后,四十余家企业代表走进蔚来F2工厂。“黑灯车间”里941台机器人协同作业,98秒完成整车车门安装。更令人惊叹的是其供应链协同:围绕在工厂周边的10家核心供应商通过“Portal”系统实时获取总装需求,零部件经由自动化廊道“自己走上”整车生产线,实现“准时化生产”,库存和物流成本大降。依托自研AI大模型,蔚来工厂80%制造场景实现智能决策,最快14天可交付定制订单。
“智造”带来的不仅是制造的提速,更是产品与产业逻辑的升维。安徽已在政策层面明确支持AI在仿真测试、智能底盘、后市场等环节的应用。奇瑞的Lion AI大模型、蔚来的无人驳运系统、“开阳实验室”的汽车专用大模型——AI正在重新定义“安徽制造”的效率与品质标准。
首场整零对接活动只是开始,此次皖北专场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产业盛会,更是安徽推动“整零协同、区域联动”的务实探索,随着皖北零部件产业不断“补链”“强链”“智造”升级,安徽汽车产业正加快形成“合肥芜湖双核引领、地市突破、全省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记者 张毅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