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永浩和西贝老板贾国龙这架吵得,全网都在围观。老罗发个微博,说西贝你个浓眉大眼的,卖那么贵,结果全是预制菜。贾国龙那边直接炸了,连说三个“一定”,非要起诉老罗,说他伤害很大。
两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西贝说我们那叫“中央厨房预加工”,不是国家定义的“预制菜”,做熟都在门店。老罗和网友们不买账,觉得不管你叫啥,用了半成品不告诉顾客,就是不地道。
大家吵得热闹,忙着站队,骂资本家黑心,或者骂老罗多管闲事。但我跟你讲,每当这种全社会大讨论发生的时候,千万别光顾着吃瓜。这哪是吵架,这简直是把一个价值上万亿的产业,底裤都给扒下来,摆在你面前了。咱们普通人,这里面藏着的,可是实实在在的赚钱机会和财富密码。
我先给你讲个身边的事。我有个朋友,前年在我们这一个三线城市的商场里开了家酸菜鱼,生意特别火。我去捧场,就问他,你这鱼片得这么薄,出餐还这么快,后厨得多少人啊?他嘿嘿一笑,把我拉到后厨门口,指着一个大冰柜。里面全是已经片好、腌制好的真空包装鱼片。他说,这都是中央工厂送来的,我店里就俩厨师,一个负责烧汤底,一个负责把鱼片滑进去,再浇上热油,三分钟一盘。
你看,他这算不算预制菜?按西贝的说法,肯定不算,因为“做熟环节在门店”。但按消费者的感觉,这跟自己想象的“厨师现场捞条活鱼现杀现片”完全是两码事。可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他靠这个模式,省了至少两个切鱼师傅的人工,出餐效率翻了三倍,店里翻台率高得吓人。去年一年,就这么个小店,他纯赚了七十多万。
这就是第一个财富密码:在规则的“灰色地带”里,藏着效率和利润。西贝和老罗争论的焦点,就是“预制”和“预制菜”这两个词。说白了,就是工业化流程已经渗透到餐饮的哪个环节了。对大企业来说,这是降低成本、保证品控的命根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你没法建中央厨房,但你可以学这个思路啊。
你想开个小吃店,是不是非得从和面开始?你能不能找个靠谱的供应商,专门给你提供高质量的面团?你想开个烤肉店,是不是非得自己一片片切肉?你能不能找到源头工厂,给你提供切割好、腌制好的标准肉片?这些“半成品”能帮你极大地提升效率,让你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只要你的味道核心(比如汤底、酱料)是自己掌握的,体验不差,顾客根本不在乎。大家吵得越凶,说明这个领域越模糊,而模糊的地方,往往就是利润最高的地方。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骗人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机会,一个完全相反的路径:把“信任”当成最贵的商品来卖。
这次风波最大的后遗症是什么?是消费者对所有餐厅都开始不信任了。你卖得贵,我就怀疑你是不是料理包加热的。这种普遍的信任危机,恰恰是新机会的土壤。
我楼下有家新开的馄饨店,老板就在最显眼的地方,用玻璃隔出一个小操作间,请了两个阿姨,从早到晚就在那包馄饨。门口挂个木牌子,写着“阿姨现包,慢走不送”。价格比旁边的连锁店贵两块钱,但天天排队。顾客买的不仅是馄饨,更是那种“眼见为实”的安心感。
罗永浩呼吁立法强制标注,这事儿一旦落地,对那些玩“文字游戏”的餐厅是降维打击,但对从一开始就走透明、真实路线的小商家,却是天大的利好。
所以,如果你想做餐饮,或者任何跟消费相关的生意,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去打造一个“透明品牌”。你可以开个小面馆,把熬骨汤的大锅就放在店门口,让香味飘满整条街。你可以开个果汁店,把所有水果都摆出来,顾客点单后,当着他的面一个个往榨汁机里放。你甚至可以开个直播,24小时直播你后厨的情况。
当所有人都想用工业化的方式偷懒时,你用最“笨”的手工方式,反而成了稀缺品。这种“信任溢价”,在未来会比任何营销都管用。你卖的不是产品,是安全感。
最后,我们再往深了想一层。这场争论的本质,是餐饮业的工业化革命。就像当年工厂流水线取代了手工作坊一样,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个报告都说了,预制菜市场未来几年要冲上万亿。你挡不住的。
那真正的聪明人会怎么做?他们不会去纠结一盘菜是不是预制菜,而是去想,在这场巨大的产业变革里,我能提供什么“配套服务”?
你想想,这么多餐厅要用半成品,那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冷链物流车队去配送?普通人买个小货车,专门给一个区域的几十家小餐馆送货,这生意稳不稳定?
这么多预制菜工厂冒出来,他们是不是需要有人帮他们做品控、研发新口味?你如果是个厨师,或者对吃有研究,你能不能转型去做“预制菜产品经理”?
当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哪家是现做、哪家是预制菜时,是不是需要一个“餐饮界的评测大V”,专门去探店,告诉大家真相?你做这个内容,积累几万粉丝,接广告都能接到手软。
看懂了吗?财富的机会,往往不在浪潮的中心,而在浪潮的周边。就像淘金热的时候,真正发大财的,不是淘金的工人,而是旁边卖铲子、卖牛仔裤和开旅馆的。预制菜这波大浪潮也一样,你非要去开个餐厅跟巨头硬碰硬,可能死得很快。但你如果围绕着这个产业,去做一些不起眼的配套服务,反而能挖到别人看不见的金矿。
所以,别再傻傻地问“预制菜到底好不好”了,那是个消费者问题。你要问的是“我能在这场变革里扮演什么角色,赚到什么钱”。
下次你去饭店吃饭,别光顾着点菜,多观察一下,看看菜单上有没有什么暗示,听听后厨传来的声音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还是微波炉“叮”的一声。每一个细节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值得你深思的商业模式。
时代的浪潮拍过来,有人被拍死在沙滩上,有人却借着浪头,冲到了更远的地方。看懂趋势,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普通人逆袭的真正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