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库尔西特(Stanley Cursiter),1887年4月29日出生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柯克沃尔,那地方的海风和石头建筑从小就渗进了他的骨子里。父亲是个面包师兼酒商,家里不算富裕,但他上的是柯克沃尔文法学校,1893到1904年在那儿混得还行,1900年还拿了个建筑证书。
1904年,他跑到爱丁堡,本想学建筑,可兜里没钱,只能去McLagan and Cumming那家石印公司当学徒,学着怎么印地图和图画。谁知这事儿后来救了他的命——一战时,他靠着这手艺在法国前线发明了快速地图制作法,帮着传敌军情报,换来个OBE勋章。
1906到1909年,他挤进刚开张的爱丁堡艺术学院,成了首批学生。那时候他住的28女王街可是爱丁堡最气派的地儿,估计家里有点关系,不然一个穷小子哪住得起。1914年一战爆发,他参军去了法国,差点儿没命。战后1920年,他先在法国南部卡西斯待了半年,画了不少东西,然后回爱丁堡安顿下来。
1924年起,他进了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先当保管员到1930年,然后升主任干到1948年。在那儿,他大刀阔斧改了展厅和仓库,还推动建苏格兰现代艺术国家美术馆,虽然没成,但为后来铺了路。1937年他进了皇家苏格兰学院,1948年被任命为国王(后来是女王)的苏格兰宫廷画家和纹章官,一干就是到1976年去世。
他还当过皇家苏格兰学会会员,1938年入选皇家苏格兰学会,这对画家来说可稀罕了。晚年他回奥克尼,帮着修圣马格努斯大教堂,设计了圣罗格瓦尔德小堂的内饰。1976年4月22日,他因为支气管肺炎在斯特罗姆内斯过世,葬在芬斯敦公墓。
库尔西特的画风像他的生活一样,变幻莫测。早年他迷上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漩涡主义,那些欧洲先锋玩意儿通过他传到苏格兰。他是英国少数真格的试着用未来主义手法画运动的家伙。
1913年的《赛舟会》和《雨中的王子街》就是例子——街头行人像碎片般飞溅,雨伞和影子纠缠成一团,动态得像照片快门没关紧。那些画受意大利未来主义影响,但带着苏格兰的灰蒙蒙味儿,让人觉得既兴奋又有点儿冷。
一战后,他转了性子,画风稳下来,更现实点儿,专注风景、肖像和室内场景,尤其是那些20世纪10、20年代的时尚美女,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布料的褶皱和光影玩得溜。奥克尼的海岸悬崖和渔民是他晚年的最爱,水彩和油画都来,粗犷却细腻。
他的肖像画特别出名,捕捉人物眼神里的那点儿故事感。整体上,他的风格从狂野的前卫到沉稳的现实,融合了后印象主义的手法,但总有股苏格兰的土味儿——不张扬,却直戳人心。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