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闫桂琴的投稿故事
“养老”两个字,是悬在许多中国老人心头的一块巨石。
去养老院怕没自由、怕服务不好;跟着子女又怕成包袱、看脸色;独自留守,更怕哪天悄无声息出了事都无人知晓,这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焦虑。
当我55岁时,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时,却毅然将82岁高龄的独居婆婆,接回自己并不宽敞的家。
很多人都说我傻,给自己找罪受。但仅仅半年,我就用事实告诉自己和所有人,这个傻决定是正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年前公公去世,婆婆一直一个人在乡下生活,虽然80多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
每次我回去看她,她总说:“你跟孩子工作都忙,来回这么远的路程,不用挂念我,我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这次回农村,是因为要办理退休的手续,需要回户籍地开一个证明。最近给婆婆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是无人接听,总是有点儿不放心。
原计划是儿子开车送我回去,但他公司最近忙,劝我推后两天回去,可我心里挂念着婆婆,就自己坐火车过去了。
出租车停在村口,远远的就看见婆婆一个人坐在门口的石阶上,佝偻的身子缩在泛白的蓝布衫里,瘦瘦小小的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看见村口有车停下,她突然抬头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一瞬又黯下去,这样的张望,不知重复过多少个黄昏。
直到确认是我回来了,婆婆急忙用手撑着膝盖想要站起来,手指在石阶上摸索了两下才找到支撑点。
"慢点!慢点!"我快步上前,却见她已经踉跄着往前迈了两步。她的嘴角抽动着,似乎想喊我的小名,却因为太急呛了一口风,弓着背咳嗽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看着这样的婆婆,心里不是滋味,不自觉想起第一次见婆婆时的样子。
那年我20岁,先后经历了丧父,辍学,一个人吃不饱饭的生活,整个人瘦的像只小鸡仔。媒婆给我相看了好几家人家,人家都嫌我没有父母,又瘦小又不会干农活,没相中。
媒人领着婆婆上门的时候, 我正在村口拾柴火,快入冬了,穿了一件薄衫子,一双手皴的裂了口。
当时我对婆婆的第一印象,她虽然不高,但手臂粗壮,皮肤黝黑结实,一看就是干惯农活的,说话嗓门也大。
婆婆看见我就说:“这孩子,咋才穿这么点?”,虽然是责备的语气,可我却心里暖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经过媒人的撮合,第二年我就嫁给了我爱人。嫁过去以后,婆婆知道我是读书人,不会干农活,就让我在家做做饭,喂喂鸡。每天能吃饱穿暖,我肉眼可见地圆润起来。
结婚第二年,我就怀孕了。生我儿子的时候,难产,疼了一天一夜,我婆婆也一天一夜没合眼,抓着我的手直掉眼泪。
接生婆说孩子胎位不正,让我们去县上找大夫,由于公公出门没回来,爱人又是没主见的性格,婆婆四处张罗借车,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县里医院。
婆婆怕我路上不舒服,马车上给我垫了两套褥子,而且把家里最好的被子也给我盖上了。
到了县医院,医生说是臀位,我骨盆小根本生不下来,幸亏及时送医院,才能保证母子平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的月子整整坐了两个月,婆婆每天在小米粥里窝俩鸡蛋,我有的时候不好意思吃,我婆婆就说:“女人坐月子最重要了,落下毛病是一辈子的事儿,咱家鸡蛋管够,没有了我去借”。
出了月子,我只管哄孩子,做饭。婆婆干活麻溜,有时候还没等我张罗做饭,婆婆回来就风风火火的忙活上了。
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丈夫突发急性肠梗阻去世。婆婆也是苦命人,她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我爱人是老三,前两个都幼年夭折了,现在连唯一孩子也去了。
婆婆抱着我大哭了一场,估计是怕我伤心,以后就再也没在我面前表露过伤心,反而是公公因为伤心过度病了一个多月,婆婆里里外外的忙活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孩子长到4岁,同村的姐妹去城里给人家当保姆,她怀孕了不能干,推荐了我。要伺候的是个老师,我挺想去。鼓足勇气去跟婆婆说,原以为他会不同意,因为孩子还小。
没想到婆婆居然同意了,婆婆说:“孩子我先帮我带着,城里工作好干就干,不好干就回来,这里既是你婆家,也是你娘家。”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去城里的活还挺好干,就是给一家人做饭,照顾一位老人,老人是老师,特别有文化。还推荐我去学习针灸。
婆婆得知这个消息后,步行60多里来看我,还挎了一篮鸡蛋,拎了两个土鸡,临走的时候还给我塞了10块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婆婆的咳嗽声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她高兴的拉着我的手,你们都挺忙,这不时不节的,咋又回来看我了?
说完她又自言自语般地喃喃了一句:“刚才好像听见电话响,是不是你打的?我这耳朵,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婆婆把我拉到屋里坐下,屋里的锅台上还热着他中午吃剩的饭,一碗稀饭,一小碟蔬菜,没有一点儿油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但墙角依然有下雨后屋顶漏水留下的痕迹。
看到这儿,我心里堵得慌,当既做出一个决定,要带婆婆回城里养老,婆婆先开始坚决不同意,我就跟他说:“您不是说把我当女儿一样吗,现在女儿接你去城里享福。”
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又找人看护老房子,打电话让儿子开车来接我们。
从此,就开始了我跟婆婆共同生活的日子,儿子,孙子周六周日回来看我们。
刚到城里,婆婆什么都不适应,生活的很拘束,我就每天领他去公园遛遛弯儿,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
后来,婆婆特别喜欢和邻居们聊天,邻居问句“您好啊”,她能乐呵呵地回一句“吃过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慢慢地,大家知道她听不清,便凑到耳边提高音量,结果她更是答得南辕北辙,人家说“您儿媳真孝顺”,她听成“你儿媳真漂亮”,连连附和“从小就好看”。
到后来,倒也成了我们小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谁见了她都爱跟她“聊”上两句,大家都喜欢小老太认真又迷糊的可爱劲儿。
后来,孙子给太奶专门买了一个助听器,等给婆婆安上的那一瞬间,婆婆高兴的说,能听清人们说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孙子还教婆婆使用手机拨打紧急联络人,婆婆像小孩子一样认真的默背,有时候还问我她记对没?
婆婆住过来的日子,我每天忙忙碌碌,调剂一日三餐,听婆婆唠唠村里的事儿,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但有了婆婆的陪伴,家里增加了烟火气。
婆婆住过来半年的一个凌晨,我心绞痛惊醒,挣扎着够手机时碰倒水杯,婆婆竟拄着拐杖冲进来,消瘦的手精准按下紧急呼叫键,又用土法掐我虎口放血。救护车鸣笛声中,她一直攥着我手腕喊:"闺女不怕,有妈在"。
住院时护士都夸她:"奶奶天天给您擦身按摩,比护工还专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婆婆又一次救了我的命,我也特别庆幸,我当年的那个正确的决定。
养老的模式从来不止一种,但幸福的底色永远是爱与陪伴。 它可能意味着一些辛苦,但回报给你的,将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慰藉与安然。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儿女,尽量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把父母留在身边养老,就像小时候你养他小,现在你养他老。
从现在起,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有空就去探望一次,或许能收获更多的温暖和惊喜。
您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