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每天都在说 “上厕所”“下厨房”,
可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一个用 “上”,一个用 “下”?
![]()
先说说 “上厕所” 的由来。
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跟古代厕所的构造有关。
你可能不知道,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就是因为掉进厕所淹死的。
《左传》里记载的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荒诞,却真实反映了古代厕所的结构,
很多厕所是上下两层的,
上层供人使用,下层连着猪圈或者粪池,这种设计叫 “圂”,既省空间又能积肥。
![]()
既然人要爬到上层如厕,自然就叫 “上厕所” 了。
2023 年考古人员在陕西栎阳城遗址发现的 2400 年前 “冲水式” 厕所,
更是印证了古人对厕所设计的讲究,那个带斜槽和陶弯管的高级厕所,
同样是建在台基之上的,进一步说明 “上” 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
再从方位来看,古代厕所的位置也决定了 “上” 的用法。
传统四合院讲究 “北屋为尊”,而厕所大多建在院子的北面偏东位置。
这跟古人的五行观念有关,北方属水,厕所作为排污之地属水,自然要设在北方。
更重要的是,古人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因为北方是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被视为尊贵安静的方位,长辈居住的正房就在北边。
去北边的厕所,按照方位尊卑来说就是 “上”,这种空间观念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比如看地图时 “上北下南” 的习惯。
![]()
那 “下厨房” 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同样能从建筑布局找到答案。古代厨房多设在院子的东南角,这个位置很有讲究 —— 南方属火,东方属木,木生火,最适合厨房的功能需求。
从方位尊卑来讲,南边不如北边尊贵,属于 “下位”,所以去南边的厨房就叫 “下厨房”。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汉代陶厕,出土于普通汉墓,
和同时期的厨房模型对比,明显能看出厨房位置偏南偏低,印证了这种布局传统。
![]()
“下” 字的使用还暗含着社会分工的观念。
古代讲究 “君子远庖厨”,厨房是做饭劳作的地方,多由女子或仆人操持。
在 “男尊女卑” 的社会背景下,从事炊事工作被视为 “下位” 的劳动,所以用 “下” 来表示。
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其他说法,比如我们现在说 “下馆子”,
其实也延续了把饮食相关活动与 “下” 关联的习惯。
有趣的是,古代厨房又称 “东厨”,既点明了位置在东,又带着几分雅称。
![]()
从方位文化的大背景来看,这两种说法更是古代尊卑观念的体现。
古人以东、南为阳,西、北为阴,但在南北方位中又特别讲究 “北尊南卑”。
帝王坐北朝南理政,叫 “南面称孤”,臣子则要北面朝拜。
厕所设在尊贵的北方区域,所以用 “上”;
厨房在相对次要的南方区域,所以用 “下”。
![]()
语言学家还发现,“上” 和 “下” 的使用也符合汉语发展规律。
“上” 常用来表示前往重要或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 “上班”“上学”;“下” 则多用于进入具体操作场所,比如 “下乡”“下海”。
厕所虽然不洁,但人人必需且需要小心对待;
厨房是每日劳作的场所,用 “下” 来连接,正好符合这种语言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