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vanka
来源:任可耐的梦想岛(ID:Rdreamisland)
你还记得上一次拆快递时的心情吗?
也许只是一个小物件,但当它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总会带来一点点期待。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生活里的小惊喜。
可对一些孤独的老人来说,快递却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快递送来的是物品,却带不来陪伴。
1
英国的 Ramann Shukla,就是这样一位老人。
2002年,他第一次尝试网购。那份久违的“被关注”的感觉,让他上瘾。
从那以后,快递员成了他每天最期待的人。
“叮咚”一声门铃,门外有人叫他的名字——这是他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刻。
18年间,他的三居室被六万件快递塞满,卧室、客厅、车库甚至花园,全成了仓库。
奇怪的是,大多数包裹他从未拆开。
就像有人把未寄出的信封小心收藏,他把这些未拆的快递,当作一种存在的证明。
2
64岁那年,Ramann因心脏病骤然离世。
弟弟推开家门时愣住了:快递堆到天花板,像一堵堵“纸墙”。
打开第一个箱子,是一本复古漫画。网上一查,起价就上百元。
随着清点继续,令人震惊的藏品清单逐渐浮现:几千本漫画与珍稀书籍,漫威全套手办,历史名人签名照,上千套科学实验仪器……
专家估算,这些包裹的潜在价值,最高可达4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
他囤下6万件包裹,却没等到一句“你还好吗?”
3
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买了,为什么不打开?
心理学研究发现,囤积并不在于“拥有”,而在于“等待”。
每一个未拆的箱子,代表一次对未来的期待。快递送来时,孤独好像被短暂击退。
而一旦拆开,那份期待就消失了。
所以,他宁愿让它们堆在那儿,像一盏盏还未熄灭的灯,照亮自己空荡的生活。
快递越多,孤独越重。
在上海嘉定,66岁的王阿姨同样被快递“包围”。
邻居因为异味投诉,工作人员上门时发现,家中堆满了纸箱,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
她不仅把家塞满,还额外租了一套90㎡的房子,专门放快递。
这些年,她花掉了近200万元。黄金首饰、收藏品、保健品,应有尽有,却大多并非必需品。
当被问及原因时,她轻声说:
“我怕别人找我借钱,所以干脆把钱都花掉。”
听起来荒唐,但背后藏着巨大的孤独与防备。
对她来说,快递不是物品,而是一种安全感。每一个纸箱,像是在提醒自己:我的世界没有那么空。
4
在北京,一位老人把十几年的旧报纸和快递盒堆满整间屋子。即便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他仍坚决不让人清理,因为在他心里,这些杂物承载着记忆与价值。
在广州,一位退休教师家里,放着十几台没拆封的电器。社区介入清理时,家人才发现,她已花光了大半积蓄。
在美国的纪录片《囤积人生》中,不少独居老人把家塞得密不透风,有人甚至因空间完全被占据,连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
一屋子的快递,看似财富,实则是孤独的象征。
调查显示,老年人中出现囤积行为的比例可能高达6%。
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纸箱,而是:一句“你还好吗”、一次陪伴的吃饭和一份被需要的感觉。
对独居老人而言,快递是他们和外界唯一的连接。
而我们能给的,也许只是一个电话,一次探望,却能让孤独的心变得柔软。
陪伴,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孤独不能靠快递抵消,却能靠一句问候化解。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快递带来的,而是爱与陪伴。
比快递更重要的,是有人推开门,对你说一句:我来看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