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曾国藩巡视军营,他看到一名正在挑灯夜读《资治通鉴》的士兵,第二天竟然下令将他处决了,并下定论“此人日后必反”。这件鲜为人知的传闻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但是它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历史上,关于曾国藩夜读的故事确实有许多记载。在《曾国藩日记》中,他几乎没有哪一天是不读书的,“凡属衙中、营中、轿中、舟中,都是他读书的地方”。即使是在军情紧急、文书往来频繁的战争状态下,仍坚持吟诵诗文。他经常阅读的是《前四史》、《资治通鉴》和《通鉴易知录》等历史著作。在其中,他比较重视的就是《资治通鉴》,因为此书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是历届王侯将相的枕边书。
尽管“斩小兵”的传闻不一定1是真实的,但却反映了曾国藩精湛的驭人之术。他能够凝聚众多誓死追随他的人,凭借的是一套完整的笼络人心的手段。在给朝廷的捷报中,他刻意淡化个人的功劳,强调下属的贡献,并帮助被贬官员复职。这种胸襟让部下深感“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同时,曾国藩也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奖赏的重要性。他默许部队在攻占城池后可以劫掠三天,这一特殊策略虽然显得残酷,却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作战热情。
复杂多变是曾国藩的性格特点。他既有严苛冷酷的一面,又有懂得自省反思的一面。早期在长沙督办团练时,曾国藩的铁腕手段差点让自己丢了性命。他严厉整顿腐化的绿营军,要求绿营士兵每天参加湘军晨训,甚至当众训斥副将:“尔等空食皇粮,与市井无赖何异?”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引发了部众强烈反抗。
1853年正月,二十多名绿营士兵冲进曾国藩营房,对他挥刀乱砍。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场官员竟无一人出手相救,长沙知府躲在一旁观望,按察使低着头捋胡须,甚至就连巡抚衙门的师爷也干脆掏出瓜子嗑了起来。至从这次事件之后,曾国藩闭门三日反思,在日记中写下:“近日之祸,皆因自视清高。”他意识到在长沙官场,道德文章终究是斗不过利益勾连的。于是开始转变为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确实有过严酷无情的决定。1861年7月,曾国荃攻破安庆菱湖的太平军营垒,俘虏8000人。在部下的怂恿下,曾国荃将这些俘虏全部杀害。事后,曾国荃深深地感到良心不安,但曾国藩去信安慰道:“既然已经带兵打仗,自然应以消灭敌人为目标,何必因杀死过多敌人而后悔? ”而在另一封信中,他几乎恼火于弟弟的过度疑虑。湘军攻下天京城后,曾国荃纵兵烧杀劫掠三天三夜。
据相关史料记载,湘军进城后,持续了3天3夜的烧杀抢掠,大肆杀害城中的士兵和平民,大街小巷上到处尸横遍地,“尸骸塞路,臭不可闻”。三十二年后,谭嗣同游历南京时仍听说“湘军攻破南京城后,对城内的普通士兵和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劫掠,导致南京经济和社会结构遭受到了极大的毁坏,长期无法恢复元气。直到今天,老百姓讨论起这件事,仍然感到愤恨和不满”。
至于那个夜里读《资治通鉴》的小兵,为什么曾国藩会感到威胁?原因就在于《资治通鉴》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记录了从战国开始到五代时期,十六个朝代的兴衰交替。这部著作帮助读者洞悉人性,看透人心。以《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例,《史记》中记载的仅仅只是展现了孙膑的智慧,而《资治通鉴》却能让你明白:田忌与齐王赛马,虽然赢得了比赛,在众人眼里看似很有面子,却也因此遭到别人的记恨,被诬陷谋反,后来被迫逃亡。同样的道理,一个普通士兵研读这样的书籍,可能会领悟到超出其身份的权谋和策略,甚至有可能萌生出野心。对于曾国藩而言,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士兵,要么成为难得的将才,要么成为危险的反叛者。
值得强调的是,关于曾国藩斩小兵的这件事,虽然很可能只是野史轶闻,却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物的多面性。曾国藩既是理学大师,也是严酷的统帅;既是懂得自省的政务大员,也是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的军事家。他一生推崇《资治通鉴》,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后来成为清朝“中兴名臣”之一。他训练出的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为清朝继续对中华的治理延续了寿命。但是湘军与太平天国在战争期间,湘军也制造了三次屠戮罪行(九江、安庆、天京),这种残暴行为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曾国藩下令斩杀夜读《资治通鉴》的士兵一事,并没有真实的史料记载。这一传闻,更像对他复杂性格与矛盾行为的一种隐喻性表达——他对知识的崇尚与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他培养人才的胸怀与对不安定因素的铁腕手段。真正的曾国藩既不是简单的圣人形象,也不是单纯的屠夫形象。从他写给弟弟信中的内容可以知道,他能从一次次挫折中领悟到:“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种刚柔并济的统帅艺术,正是他能够凝聚人心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