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打脸了?2015年专家预测:一旦开放二胎,中国新生人口将会激增

0
分享至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出台,那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中国要迎来一波生育小高峰。专家热烈发言、媒体集体跟风、市场提前布局,气氛热烈得像春运火车站,大家都等着看“新生儿扎堆”的景象。



翟振武教授当年作为人口研究领域的大拿,公开预测:政策落地后四年,全国能多出1.6亿新生人口,年年破3000万不是问题。不少地方连夜扩建产科、幼儿园,母婴行业一片红火。

结果没几年,这些预期就被现实打得体无完肤。



01

2016年确实有一点起色,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比2015年略增了一些。但从2017年开始,数字迅速掉头下滑。

1723万、1523万、1465万、1202万……到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只剩902万,跌回解放初期的水平。2024年稍微抬头到了954万,可死亡人数达到了1093万,净减少139万人。



“专家预言大爆发,现实数据冷冰冰”——这是近十年来最扎眼的落差。

当年期待“生娃潮”的那些商家和地方政府,最后迎来的却是一地鸡毛。母婴门店关门潮、妇幼医院病房空床率升高、幼儿园苦等不来孩子,全行业陷入“等人不来”的尴尬局面。



翟教授当年高调预言人口“爆表”,现在看就像是在听股评节目里的“翻倍股”,说着热血沸腾,实际全线跳水。

02

政策放开了,为什么大家就是不生?不是不想,而是现实摆在那里,压力实在太大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生娃不是一句“响应号召”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一整套生活结构的再造:得有钱、有时间、有帮手,还得心理上准备好迎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粗算下来支出超过60万,在一线城市甚至翻倍。光奶粉尿布就能吃掉普通家庭一个月工资,早教班课外班更是贵得离谱。

再看看育儿环境,妈妈们产后掉队是常态。数据显示,女性生育后平均收入下降34%,接近一半人直接腰斩。



公司招人时,对已婚未育女性绕着走。就算勉强留下,晋升加薪也得排队到下下下个财年。

家庭内部也不是“理想国”。爸爸育儿参与度低,“丧偶式带娃”早已成为吐槽常态。有的妈妈带着两个娃独自熬夜喂奶看病,自己一年内掉秤二十斤,还是没人夸一句“辛苦”。

有调查显示,高龄产妇中38%经历过产后抑郁,核心问题是“没人搭把手”。



要是想生二胎,还得考虑换房、换车、换生活方式,一不小心就把全家拖进贷款泥潭。哪怕政府出台了三胎补贴,很多年轻人依旧“观望”,因为“补贴几千,支出几十万”这笔账一算就冷静了。

03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政策一放开,过去被压制的生育意愿就会喷涌而出。

但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时代已经换了。

现在的育龄人群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完全不同。90后、00后成长在城市化、教育膨胀和生活成本飙升的时代,他们更追求生活品质,也更怕被家庭责任拖垮自由。



再说一句扎心的:这届年轻人,连婚都不愿意结了,还指望他们去拼命生娃?

数据显示,中国结婚率连续多年下滑,单身人口突破2亿。选择不婚、不生的比例在快速上升,“不生孩子也能过好这一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哪怕有些人愿意生,也要“挑时机、看环境”。太忙不行、没钱不行、没人带更不行。



就这整体气氛下,2015年那些高调预测自然落空。专家手里的数据模型再复杂,也拗不过“现实生活”这四个字。

当然,政策端不是没有反应。三孩政策已经落地,各地推出各种奖励措施:每月奶粉补贴300元,部分城市生三孩奖励十万起步,婚假产假统统延长,还有地方开始建公办托育园、推企业托育托班。



但这些措施在当下的城市生活成本面前,仍显得太轻太慢。年轻人关心的不是有没有补贴,而是“孩子生下来谁帮我带?我工作咋办?房贷能还上吗?”

结尾

从2015年放开二孩那一刻起,中国就踏上了一场全民“赌局”:赌政策能解决人口结构危机,赌年轻人还能像父母辈那样多子多福。

结果赌错了。预测再响,抵不过真实生活的分量;政策再多,扛不住现实的压力山大。



生育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堆政策,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用“算得过来”的日子撑起来的决定。

如果不能让年轻人看到“养娃也能活得好”,那人口数据只会继续往下掉。

生育,不是国家发令,全社会得接住才算数。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陆毅自曝结婚30年妻子没做饭,镜头拉近鲍蕾手部,真相太真实!

陆毅自曝结婚30年妻子没做饭,镜头拉近鲍蕾手部,真相太真实!

策略剖析
2025-09-15 14:48:43
女优金松季步1对20!大巴上回馈男粉丝感恩祭

女优金松季步1对20!大巴上回馈男粉丝感恩祭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5 14:27:56
以色列与西班牙爆发激烈外交冲突

以色列与西班牙爆发激烈外交冲突

参考消息
2025-09-14 11:56:11
深夜炸锅!罗永浩彻底怒了!

深夜炸锅!罗永浩彻底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00:11:46
演员李勤勤发文:愿意兜底,收留于朦胧爱犬,为这么优秀的孩子离去惋惜,此前曾收养周海媚的爱犬

演员李勤勤发文:愿意兜底,收留于朦胧爱犬,为这么优秀的孩子离去惋惜,此前曾收养周海媚的爱犬

极目新闻
2025-09-14 19:11:54
太惨了!摩托120码压弯瞬间,女孩挂在护栏上折成90度,脊椎断裂

太惨了!摩托120码压弯瞬间,女孩挂在护栏上折成90度,脊椎断裂

坦然风云
2025-09-13 00:40:05
“西贝真不贵”?贾国龙这一句话,把打工人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西贝真不贵”?贾国龙这一句话,把打工人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吃瓜盟主
2025-09-13 14:30:01
42岁唐嫣传来喜讯,本人凌晨晒照回应

42岁唐嫣传来喜讯,本人凌晨晒照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5 09:07:04
关键时刻央妈来了,武大已无处遁身,她还会继续装下去吗

关键时刻央妈来了,武大已无处遁身,她还会继续装下去吗

平老师666
2025-09-14 21:59:21
预制菜闹剧将失控!西贝客流暴跌,新华社定调,真让罗永浩说准了

预制菜闹剧将失控!西贝客流暴跌,新华社定调,真让罗永浩说准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9-14 22:33:08
“顾客虐我千百遍”措辞引发网友炮轰,西贝道歉信秒删后又重发

“顾客虐我千百遍”措辞引发网友炮轰,西贝道歉信秒删后又重发

极目新闻
2025-09-15 13:54:39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对某人工智能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对某人工智能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新京报
2025-09-15 16:55:19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妙知
2025-09-15 10:51:49
西贝合伙人回应西蓝花争议,怼罗永浩损人不利己:跟撒尿男孩没有太大区别

西贝合伙人回应西蓝花争议,怼罗永浩损人不利己:跟撒尿男孩没有太大区别

鞭牛士
2025-09-15 10:20:09
西贝的史诗级灾难公关,带偏预制菜上市龙头

西贝的史诗级灾难公关,带偏预制菜上市龙头

诗与星空
2025-09-15 08:00:15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11:04
大量“电视手机”流入闲鱼,全新23块,免费收看CMMB节目

大量“电视手机”流入闲鱼,全新23块,免费收看CMMB节目

数码辣条
2025-09-12 18:28:04
傅斯年: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傅斯年: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尚曦读史
2025-09-14 10:56:13
江西48.8万彩礼后续:男子转头退婚提豪车,女子破防:要告你强奸

江西48.8万彩礼后续:男子转头退婚提豪车,女子破防:要告你强奸

鋭娱之乐
2025-09-09 22:24:54
大S遗产落锤:具俊晔背2.3亿债,汪小菲孩子坐拥百亿存款

大S遗产落锤:具俊晔背2.3亿债,汪小菲孩子坐拥百亿存款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9-14 10:54:27
2025-09-15 17:59:00
一针见娱 incentive-icons
一针见娱
娱乐八卦
1436文章数 4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百日照宝宝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旅游
房产
教育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一年半磨一剑!魅族22评测:要做6.3英寸的综合体验旗舰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教育要闻

事关中小学秋假,南京市教育局最新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