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3中美俄艾滋病人数对比:俄119万,美国120万,中国最是意外?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撒胡

编辑|撒胡

在全球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中,中美俄绝对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根据2023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数据来看,俄罗斯占据了119万,美国占据了120万,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然而,根据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中国在艾滋病患者总人数,竟然比他们都要多,这令无数人感到意外,实在无法理解。



中国艾滋病患者人数究竟是多少?为什么我国会比俄美还要多?

三国的实际情况

提起艾滋病,很多人脑海里还是会闪过两个字——绝症。但现实早已不是这样,它更像一个需要终身打交道的“慢性病”,有了现代抗病毒药物(ART)的帮助,病毒可以被压制到几乎不存在,感染者的生活也因此看到了曙光。



更有个叫“U=U”的概念,简直是给心理压力上了把锁:只要体内的病毒载量低到检测不出来(Undetectable),就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染给别人(Untransmittable),医学的进步,确实让无数人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然而,别高兴得太早,2023年,全球仍有大约63万人倒在这场战役里,而全世界的感染者总数,已经逼近四千万大关。

这说明,战争远未结束,只是战场变了,今天我们不聊那些空泛的全球数据,而是把镜头拉近,看看中美俄这三个大国,它们的故事更能揭示这场全球战役背后,那技术进步与社会现实激烈博弈的“三重困境”。



单看感染者总数,你可能会吓一跳,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约有129万感染者,听起来比美国的120万和俄罗斯的119万都要多。这数据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错觉:中国的疫情是不是最严重的?

但数字最会骗人了,尤其是在不考虑背景的情况下。中国的家底是14亿人,而美国只有3.3亿,俄罗斯更是不到1.5亿。



这么一算,中国的感染率其实只有0.09%,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相比之下,美国的感染率是0.36%,俄罗斯更是高达0.8%。

这么一对比,结论完全反过来了。中国在宏观层面上的防控,其实做得相当不错,但这恰恰暴露了第一个困境:当大盘稳住后,病毒并没有消失,而是像狙击手一样,开始精准地瞄向那些最脆弱的人群。



在美国,这颗子弹正沿着社会最深的裂痕飞去,疫情展现出可怕的“两极分化”,非洲裔的感染率是白人的整整8倍,拉丁裔也达到了3倍,病毒似乎长了眼睛,专挑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下手。

无家可归者的感染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5.2%,顶尖的医疗技术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无法抵达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更让人头疼的是,25到34岁的年轻男性感染比例竟然出现了反弹,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为靶心。



中国的战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基本切断了曾经肆虐的输血传播途径后,疫情开始精准地在年龄谱系上打出“两头翘”的格局。

一头,是伴随网络社交长大的年轻人,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交友自由,却也因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



另一头,则是被社会忽视的老年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寿命延长了,但关于艾杜病的知识却严重滞后,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保护,成了一个沉默的重灾区。

所以说,现在的挑战,早已不是单纯降低一个全国性的数字,而是如何找到并帮助这些被社会、经济或代际因素筛选出来的“疫情靶心”。



俄罗斯和美国的困境

有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恰恰相反,再宏大的政策,到了社会最末梢,也可能变得力不从心,这就是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一个政策落地时不得不面对的执行力衰减难题。

俄罗斯的经验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一半是惊人的成功,一半是巨大的无奈,他们将艾滋病防控提升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高度,成立跨部门小组重拳出击。



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是在母婴阻断方面,通过免费药物和全程监测,传播率被死死地控制在1%以下,成功率高达99%。

他们还搞起了“全民防艾检测行动”,2023年,早期发现感染者的比例从2018年的45%猛增到了62%。听起来是不是很棒?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套强大的体系在广袤的远东等偏远地区,效力大打折扣,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更致命的是,俄罗斯疫情的核心传播群体之一——静脉注射吸毒者,至今仍有大约30%的感染者游离在规范的治疗体系之外,政策的阳光,没能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这是地理和特定人群共同构成的“最后一公里”鸿沟。

美国的困境,则更多是关于钱和资源分配,这个国家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医疗科技,抗病毒药物琳琅满目,但新增感染人数的下降速度却慢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什么?因为先进的医疗资源,被困在了城市里,被挡在了富人区外。



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检测点覆盖率,竟然只有城市的28%,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防控盲区,更扎心的是,有32%的低收入感染者,因为付不起医保,被挡在了规范治疗的大门之外。

再好的药,再先进的技术,也跨不过贫富差距这道天堑,在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内部,低收入社区的新增人数甚至不降反升。



再看中国,我们的政策优势很明显,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防控体系,不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还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大量的匿名检测点,基础设施可以说相当扎实,然而,一道无形的墙,却让这“最后一公里”变得异常艰难。

这道墙,就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污名化”。在很多人心里,艾滋病依然和不道德、不检点划等号,这种恐惧和羞耻感,让许多人即便怀疑自己有风险,也不敢去检测。



结果就是,不少感染者直到身体出现严重问题,进入艾滋病期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让国家的早期干预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药片救不了人心

医学的进步,几乎给了艾滋病患者第二次生命,ART药物让他们的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而U=U概念更是从科学上为他们摘掉了“行走的传染源”这顶帽子,为他们回归社会铺平了道路。



不仅如此,像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这类暴露前预防药物(PrEP)的出现,更是让高危人群手里多了一件主动防御的“盔甲”。

2024年,中国多个城市也已经开始将PrEP纳入防控试点,可以说,从生物学上,我们已经基本控制住了这个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病毒。



但这份医学的馈赠,并非没有代价,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这本身就是一场毅力的考验,而且,哈佛大学2023年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病毒被控制,长期感染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依然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慢性炎症、肿瘤的风险也更高。

同时,无论是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95%以上风险),还是坚持服用PrEP,这些预防工具的有效性,都高度依赖于每个人的认知和坚持,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公众的健康责任感。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不是这些,技术上的“不可怕”,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社会心理上的“不歧视”,这便是从生物控制走向“社会治愈”的终极困境。

很多公众对艾滋病的风险认知依然存在误区,总觉得“那是离我很远的事”“我不是高危人群就绝对安全”,这种心态,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一次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针具等行为而面临风险。



对感染者的排斥和歧视,更是阻碍防控工作、摧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原因,一个被社会孤立的病人,怎么可能积极地去治疗、健康地生活?这说明,光有药片是不够的,要实现真正的“社会治愈”,我们还需要一场深刻的全民教育,一场关于科学、理解与宽容的社会变革。



结语

中美俄三国的经验,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全球艾滋病防控进入“下半场”后的真实面貌,我们面临的挑战,早已不只是研发新药或制定宏观政策那么简单了。

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将科学的力量、政策的善意,精准、公平、毫无障碍地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如何打破数字构成的迷思,去看见那些被平均值掩盖的脆弱个体。

如何跨越地理、贫富和文化的边界,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及如何用知识和同理心,去融化社会偏见这块坚冰,实现真正的社会接纳。

这不再仅仅是一场医学战役,更是一场社会战役,未来,唯有将科学的精准与人文的关怀紧密结合,才能让我们有底气说,我们终将终结艾滋病的流行,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健康、有尊严地生活。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2024年中国艾滋病防控进展报告. [2]李兰娟,陈志海.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9) [3]王辉,刘远立.2023年全球与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4,41(2)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3岁肺结节,自费5.3万在武汉做了手术后,又花7000元做基因检测

63岁肺结节,自费5.3万在武汉做了手术后,又花7000元做基因检测

刘哥谈体育
2025-09-15 16:38:23
六台:姆巴佩训练迟到两分钟,皇马今天训练定于上午10点

六台:姆巴佩训练迟到两分钟,皇马今天训练定于上午10点

直播吧
2025-09-15 16:54:04
一天两包烟顿顿八两酒,坚决不听医生劝阻的李琦,如今竟然大变样

一天两包烟顿顿八两酒,坚决不听医生劝阻的李琦,如今竟然大变样

九分看世界
2025-09-07 07:36:12
中美TikTok谈判失败,特朗普被迫第四次延长截止日期

中美TikTok谈判失败,特朗普被迫第四次延长截止日期

清滨酒客
2025-09-15 14:08:49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古木之草记
2025-09-13 16:07:14
天呐!浙江传媒学院校花唐馨恬,美到逆天!

天呐!浙江传媒学院校花唐馨恬,美到逆天!

梅梅瞎八卦
2025-09-15 15:38:16
港府强收公屋酿悲剧!母子双双跳楼亡...

港府强收公屋酿悲剧!母子双双跳楼亡...

港港地
2025-09-15 13:01:44
豁儿!37岁仍不退役,NBA恶汉要来CBA啊,本土球员顶得住吗?

豁儿!37岁仍不退役,NBA恶汉要来CBA啊,本土球员顶得住吗?

球童无忌
2025-09-15 19:53:20
尾盘,突然暴涨!

尾盘,突然暴涨!

证券时报
2025-09-15 18:12:08
汗液是心脏最好的反馈!提醒:汗液出现4个异常,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汗液是心脏最好的反馈!提醒:汗液出现4个异常,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神奇故事
2025-09-02 22:52:49
妈妈一旦开窍,就很难再对孩子发脾气了

妈妈一旦开窍,就很难再对孩子发脾气了

十点读书
2025-09-14 18:36:34
乌克兰4大战区发表联合声明,俄媒披露最无耻的“叛徒”

乌克兰4大战区发表联合声明,俄媒披露最无耻的“叛徒”

史政先锋
2025-09-13 19:50:48
林心如增肥后大变样,差点认不出,但精神状态非常好

林心如增肥后大变样,差点认不出,但精神状态非常好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9-07 11:19:50
985 高校党委原副书记,因病离世

985 高校党委原副书记,因病离世

生物学霸
2025-09-15 17:29:57
宗馥莉又放大招

宗馥莉又放大招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5-09-15 16:19:33
波兰突然关闭边境,90%中欧班列停摆,王毅抵波磋商!

波兰突然关闭边境,90%中欧班列停摆,王毅抵波磋商!

阿龙聊军事
2025-09-15 20:34:17
89年我把1200退伍费借战友,从此之后消失,20年后我收到银行账单

89年我把1200退伍费借战友,从此之后消失,20年后我收到银行账单

涛哥讲堂
2025-09-06 09:50:08
美国,这太可怕了吧!

美国,这太可怕了吧!

新民周刊
2025-09-15 11:21:05
亲兄弟明捅刀!俄罗斯宣布封杀中国车,市占率58.3%将归零?

亲兄弟明捅刀!俄罗斯宣布封杀中国车,市占率58.3%将归零?

知嘹汽车
2025-09-15 18:17:38
95年女友考清华和我分手,我入伍21年升任师长,退役后与她再度重逢

95年女友考清华和我分手,我入伍21年升任师长,退役后与她再度重逢

晓悦流年
2025-09-11 16:39:33
2025-09-15 21:32:49
童童聊娱乐啊
童童聊娱乐啊
分享娱乐生活
83文章数 288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别再买“网红同款”了,显胖又低级!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