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立案环节实现要素自动提取与规则审查,办案环节提供争议焦点识别与审理思路生成,结案环节支持文书自动生成与电子归档......近日,由北京市司法局与面壁智能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据悉,该产品不仅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11个数字服务标杆项目,更从北京市上百个优秀方案中脱颖而出,入选服贸会“北京方案”展区。
“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正面临案件数量激增与办理质效提升的双重挑战。”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福威指出,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后,今年上半年,北京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再收申请4.12万件,案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司法局率先探索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建设的新路径。今年6月底,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正式建成。
据介绍,该模型不仅知识密度高、可信度高、推理能力强,更采用轻量化设计——算力需求低无需大规模硬件升级、接口标准化可无缝对接现有业务平台、部署周期短便于基层快速上线,拥有覆盖从立案、审案到结案全流程的大模型办案能力。目前,该模型输出准确率超95%,辅助环节效率提升超100%,真正实现了“人机协同”的新型办案模式。
![]()
2025服贸会首钢园“北京方案”展区内,工作人员正在演示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的办案流程。陈玺炀/摄
目前,该模型已推广至北京全市16区各司法局,服务一线工作人员超百人,有效缓解了案件激增压力,更成为法治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以西城区试点为例,工作人员借助该模型精准识别简易案件,近半案件适用“快车道”程序,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表示,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均居全国首位。此次成果发布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的生动实践,他希望能以此为起点,让人工智能赋能法治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广范围,向全球展示北京“科技研发—场景验证—产业推广”的成功路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