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6年,新疆老农民要见毛主席,曾12次拦车上京失败,结果如何?

0
分享至

“1958年9月的清晨,北京站候车大厅里,一个满脸风霜的老人拉住我,急切地问:‘同志,北京是不是就要到了?我得赶紧去见毛主席。’”那一瞬间,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念兹在兹”。这位老人就是库尔班·吐鲁木,一位在塔克拉玛干南缘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维吾尔族农民。可事情的起点并不在北京,也不在1958年,而要从1956年的一场丰收说起。



1956年秋,叶尔羌河谷遍地金黄,小麦沉甸甸压弯了麦秆。库尔班守着自家14亩新分下来的土地,心里踏实得像被暖日晒过的馕。他一边把麦穗打进麻袋,一边嘟囔:“这么好的日子,是毛主席给的,我得去当面谢谢他。”话音刚落,他拍了拍跟了自己几年的那匹小毛驴,决定立刻动身。乡亲们看他搬出杏干、桃干,又装了几十个馕,觉得新奇:骑毛驴去北京?一时全村都涌来劝阻,然而老人只回一句:“毛驴慢,但心快。”

县委书记李玉轩闻讯赶来,耐心摆事实:三千多公里,两道大戈壁,一条河西走廊,老人家身体吃得消吗?库尔班不吭声,只把鞍囊又系紧了些。拗不过他,书记干脆提出折中方案——先让他到公路边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搭辆车。但谁也没想到,这一碰就是十二回:库尔班拦下货车、军车、邮政车,每次司机都被他执着打动,却又怕老人一路颠簸出事,只能劝他回村。十二次失望,十二次返身,他却一次没丢掉篮子里的馕,“送给毛主席的,坏了也不扔。”



转眼到了195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下乡,听见了这桩事,特地上门。王恩茂拍拍老人的肩:“库尔班大叔,机会会有的,先把生产搞好。”这句话像一颗钉子钉在库尔班心底,他不再上公路拦车,把全部力气浇在地里。冬去春来,他却一封封往北京写信,连同干果一袋袋寄出。“我没文化,写不好,就画。”信纸上密密麻麻的“√”和“×”成了他的文字。

中共中央先后给他回了四封信,还把毛主席照片寄到家里。库尔班把照片裱在木框里,天天擦得锃亮,逢人便说:“主席说谢谢咱们!”可他心里明白,回信再多,也不如当面的一握手。



1958年夏,国家要在北京举办全国农具改革展览会,各省区择优派劳动模范入京。伊犁州名额名单一公布,库尔班赫然在列。火车开出喀什站时,他眯着眼牢牢抓住座椅扶手,生怕列车突然飞起来似的。同行干部逗他:“困了就睡会儿。”他摇头,“我怕一闭眼,北京就路过了。”直到郑州换车时,他看见站台高楼林立,当即提着行李跳下车,被铁路警察拦住才知道还没到终点。



9月16日中午,中南海怀仁堂外,参观团成员依次排队等候接见。太阳不烈,空气却透着庄重。忽然有人低声提醒:“主席来了。”人群瞬间静下来。毛主席步履稳健,微笑着同代表们握手。轮到库尔班,他先行民族礼,然后双手合握住主席的手,嘴唇哆嗦半天,只挤出一句:“毛主席,我是新疆库尔班。”翻译刚想补充,毛主席已微微点头:“库尔班同志,欢迎你。”短短七个字,老人泪如雨下,攥在怀里的杏干差点撒了一地。

接见结束,主席看见圆桌上的土特产,笑着说:“边疆人民的心意,我收下了。”合影时,新华社女记者按下快门,胶片定格了这一握手——一个赶了两年路的农民,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国家领袖,两只手叠在一起,仿佛把塔克拉玛干和中南海的距离直接折叠。



归途中,库尔班整夜不睡,把北京城的灯火看成满天星。他对同行小伙子说:“我今天比昨天有劲。”到家那天傍晚,乡亲们早已候在村口。老人掏出那张发黄的合影,高举过头:“真的见到了!”人群一片欢呼,孩子们围着他问东问西,他只是抚摸着那双拍照时握过主席的手,默默笑着。

库尔班的一生,被地主鞭打、被风沙掩埋、被时代重新托起。有人说他固执,也有人说他傻,但就是这股傻劲,让远在北京的领袖听到了一个农民最质朴的呼喊。后来他的故事写进教材、拍成连环画,成了新疆许多孩子的第一堂党史课。库尔班自己却淡然:“我不过做了想做的事;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我给他送了几个馕,这就平了。”



今天再看当年那张合影,胶片里的微笑依旧清晰。库尔班用那12次拦车、几千里车程和一生颠沛,告诉后人:信念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一个普通人,只要心向光亮,就能把沙漠和首都连成直线。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1022文章数 11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艺术
旅游
军事航空

助力《无主之地4》全收集!3DM推出专属地图工具

亲子要闻

宝蓝清早唱洗漱歌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