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湖北省博物馆内,有一个名为《梁庄王珍藏》的特展,里面的文物出土于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梁庄王朱瞻垍,及其继妃魏氏的合葬墓中。
那么问题来了,梁庄王的原配是谁?为何没有与夫君合葬?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之中,又有多少亲王妃没有安葬在封国呢?我们今天就来捋一捋。
《梁庄王珍藏》特展
太祖系亲藩
- 晋恭王妃谢氏
谢氏,永平侯谢成之女,洪武六年(1373年)封为晋王妃。晋王朱棡,太祖朱元璋第三子。
婚后不久,谢氏就有了身孕,并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生下晋王嫡长子朱济熺。然而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五月,谢氏不幸去世,葬于南京,此时的晋王朱棡尚未前往封国太原就藩。
晋王朱棡剧照
由于谢氏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去世的亲王妃,礼部、翰林院参考了唐宋两朝的礼仪,制定了一套符合大明现状的丧服制度。
今参酌唐、宋之制,皇帝及中宫服大功。诸妃皆服小功,南昌王妃服大功。东宫、亲王、公主皆服小功。晋王服齐衰期。靖江王服小功,王妃服缌麻。辍朝三日。既成服,皇帝素服入丧次,十五举音,百官奉慰,皇帝出次释服,服常服。—《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
这里略作解释,齐衰是丧服中的第二等,由丈夫为妻子所服。大功是丧服中的第三等,根据《大明律》的规定,皇帝、皇后按照“父母为众子妇”,以及身为朱元璋大嫂的南昌王妃按照“为兄弟之子妇”来为谢氏服丧。
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
- 沈简王妃张氏
张氏,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未曾记载其出身,何时册封为沈王妃也不详。沈王朱模,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八月,张氏去世,葬于南京。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沈王才正式之国潞州(今山西长治)。直到朱模的墓志出土,才知道张氏之父为兵马指挥张文杰。
成祖系亲藩
- 赵简王妃沐氏
沐氏,黔国公沐晟之女,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封为赵王妃。赵王朱高燧,成祖朱棣第三子。
赵王朱高燧剧照
说起来沐氏并非赵王原配,早在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的时候,都督徐章之女就被封为赵王妃。徐章的大舅哥何福,是当时圣眷正隆的宁远侯,承担着宁夏一线的边防重任。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八月,何福失势自尽。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朱棣认为徐氏“既无子,又数诳诞不悛”,将其废黜并闲居于赵王府中。
沐晟是此时云南沐家的当家人,不久前才以战功由西平侯进封为黔国公。为了笼络这位重臣,朱棣顾不上辈分,先是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沐晟的弟弟沐昕,现在又却让自己的儿子做了他的女婿。
成祖朱棣剧照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沐氏去世,谥曰“恭惠”,葬于北京。至于赵王朱高燧,直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才正式之国彰德府(今河南安阳)。
仁宗系亲藩
- 越靖王妃吴氏
吴氏,南城兵马指挥吴昇之女,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封为越王妃。越王朱瞻墉,仁宗朱高炽第三子(嫡次子)。
由于宣宗朱瞻基老来得子(三十岁),又加上英年早逝,越王作为大明皇室最大的备胎,一直都没有前往封国就藩。
宣宗朱瞻基剧照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六月,朱瞻墉去世,终年三十五岁,谥曰“靖”。越王妃吴氏当天即殉葬,谥曰“贞惠”,合葬于北京。
- 梁庄王妃纪氏
纪氏,安庆卫指挥纪詹之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封为梁王妃。梁王朱瞻垍,仁宗朱高炽第九子。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大婚未满一年的纪氏去世,葬于北京。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梁王朱瞻垍正式之国安陆州(今湖北钟祥)。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
魏氏,襄阳县民魏亨之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封为梁王继妃。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朱瞻垍去世,无子国除,魏氏却并未殉葬,一直活到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
- 卫恭王妃杨氏
杨氏,东城兵马指挥杨顺之女,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封为卫王妃。卫王朱瞻埏,仁宗朱高炽第十子。
由于自小体弱多病,卫王一直没有前往封国就藩。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朱瞻埏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曰“恭”。一个月后,杨氏自经殉葬,谥曰“贞烈”,合葬于北京。
卫王朱瞻埏剧照
宣宗系亲藩
- 郕戾王妃汪氏
汪氏,中兵马指挥汪瑛之女,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封为郕王妃。郕王朱祁钰,宣宗朱瞻基次子。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震动朝野的“土木堡之变”爆发,御驾亲征的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扈从的文武大群几乎团灭。当年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钰即位,尊英宗为太上皇帝。当年十二月,郕王妃汪氏被册立为皇后。
汪氏与朱祁钰剧照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皇帝想改立储君,将皇太子由侄子朱见深变成亲儿子朱见济。汪氏对此予以反对,被朱祁钰废黜。
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宪宗。后执不可,以是忤帝意。遂废后,立杭氏为皇后。—《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太上皇帝发动政变,废朱祁钰仍为郕王,汪氏为郕王妃。当年二月,朱祁钰去世,终年三十岁,谥曰“戾”。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当年被废的太子,此时的宪宗朱见深不念旧恶,恢复了叔父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不过却没有恢复汪氏的皇后身份。
景泰陵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二月,汪氏去世,享年八十岁。当时在位的武宗朱厚照(朱祁钰侄曾孙)将汪氏与景皇帝合葬于景泰陵,葬礼则按照皇妃的规格再一切从厚,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
英宗系亲藩
- 秀怀王妃黄氏
黄氏,中兵马指挥黄昱之女,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封为秀王妃。秀王朱见澍,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黄氏和秀王一同之国汝宁府(今河南汝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九月,朱见澍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谥曰“怀”,无嗣国除。考虑到秀怀王还有两个女儿,宪宗下旨将其灵柩迎回京城安葬,宫眷则安排在宫中生活。
上念王乏嗣,不忍遐弃,遣中官奉迎灵柩归葬于京城之西山。—《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
宪宗朱见深剧照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五月,黄氏去世,合葬于北京。另外提一句,黄氏之父黄昱,是仁宗朝充妃黄氏的侄子,从辈分来看,她比秀怀王要高一辈。
宪宗系亲藩
- 雍靖王妃吴氏
吴氏,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吴玉之女,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封为雍王妃。雍王朱祐橒,宪宗朱见深第八子。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吴氏与雍王一同之国衡州(今湖南衡阳)。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正月,朱祐橒去世,终年二十七岁,谥曰“靖”,无嗣国除,归葬于北京,吴氏则迁居京师。
衡州雍王府复原图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吴氏去世,合葬于北京。
- 寿定王妃吴氏
吴氏,出身不详,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封为寿王继妃。寿王朱祐榰,宪宗朱见深第九子。
寿王原配徐氏,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册封,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去世。
庚子,寿王以妃徐氏故无嗣,请于德安及邻近各府选继室。礼部谓其非例,止听于德安境内选之。上以寿王懿亲,特从之,不为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三》
世宗朱厚熜剧照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七月,朱祐榰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曰“定”,无嗣国除,归葬于北京。吴氏去世的时间不详,但不会晚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四月,因为当时裕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去世,世宗朱厚熜给出了丧仪标准:“如寿定王继妃吴氏例”。
- 汝安王妃李氏
李氏,兵马指挥李綍纶之女,汝王继妃。汝王朱祐梈,宪宗朱见深第十一子。
朱祐梈的原配李氏,兵马指挥李春之女,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封为汝王妃,去世时间不详。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闰七月,朱祐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曰“安”,无嗣国除,归葬于北京,嫡妃李氏一同迁葬。
壬申朔,汝安王及嫡妃李氏、次妃晋氏归葬西山,赐祭如寿定王例。仍给继妃李氏禄米一千石,庄田八百二十顷有奇。—《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二》
明代亲王墓大门
继妃李氏去世时间不详,合葬于北京。
- 泾简王妃魏氏
魏氏,东城兵马指挥魏汝卿之女,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封为泾王继妃。泾王朱祐橓,宪宗朱见深第十二子。
朱祐橓的原配曹氏,东城兵马指挥曹铉之女,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册为泾王妃,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去世,葬于沂州蒙山(今费县薛庄镇王林村北云台崮山)。
曹妃墓遗址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七月,朱祐橓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曰“简”,无嗣国除,归葬于北京,嫡妃曹氏一同迁葬。
王无子,继妃魏氏奏乞还葬西山。上从其请,并诏继妃及宫眷来京居住,敕司礼监官往取。—《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二》
继妃魏氏去世时间不详,合葬于北京。
世宗系亲藩
- 景恭王妃王氏
王氏,东城兵马指挥王相之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封为景王妃。景王朱载圳,世宗朱厚熜第四子。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王氏与景王一同前往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就藩。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朱载圳去世,终年二十九岁,谥曰“恭”,无嗣国除,归葬于北京。
讣闻,上辍朝三日,谥曰恭,遣诚意伯刘世延往谕祭。有司治丧葬如礼,加祭二坛。遣中官王臻往经理其府事,迎柩归葬西山,处其宫眷于京邸。—《明世宗实录卷五百四十二》
神宗朱翊钧剧照
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七月,王氏去世,合葬于北京。
神宗系亲藩
- 桂端王妃吕氏
吕氏,出身不详,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七月封为桂王妃。桂王朱常瀛,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然而成婚未满一个月,吕氏就在八月去世,葬于北京。
丙子,桂王妃吕氏薨逝,合行事宜照景恭王妃王氏例行。—《明神宗实录卷百八十五》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桂王朱常瀛正式之国衡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义军攻打衡州,朱常瀛在王府护卫的保护下撤往广西。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十一月,朱常瀛在梧州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曰“端”。
永历帝朱由榔剧照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桂端王第四子永明王朱由榔即位,追尊朱常瀛为皇帝,谥曰“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庙号“礼宗”。又追尊嫡母吕氏为皇后,谥曰“孝钦静淑慈敬天昭豫保康圣端皇后”。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明代还是非常的明显。
王妃若是在亲王之国前去世,朝廷绝不会安排迁葬。但是如果亲王因为绝嗣除国而回京安葬,那么王妃哪怕已经葬于封国,也会被挖出来迁葬于京师。
但是如果反过来,亲王没能之国就去世,那么理论上王妃在封国去世,也应该葬回京师。朱松,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韩王,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未之国就去世,谥曰“宪”,葬于南京。
冯氏,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封为韩王妃,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随嫡长子韩恭王之国平凉府,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去世。当时在位的韩王朱徵钋(冯氏曾孙)上奏朝廷,请求将曾祖母棺椁运回南京与曾祖父韩宪王合葬。当时明廷边患严重,最终朝廷以“路远人难”的理由,命于平凉暂时“安厝”。当然从韩宪王墓的考古结果来看,二人最终没能合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