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之争:预制菜的健康隐忧远比价格更值得关注
就这么美
2025年9月,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西贝餐饮:“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一言论迅速引发轩然大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势回应称“一定会起诉”。
这场争论表面上关乎价格与知情权,但深层却揭示了消费者对预制菜健康风险的普遍担忧——从亚硝酸盐、高钠高脂含量到可能的微塑料迁移,这些隐形健康威胁正在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挑战。
预制菜之争,从价格到健康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凸显了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度的强烈渴望。他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迅速回应,坚持称“西贝的门店100%没有预制菜”,并强调“预加工不是预制菜”。这场争论反映了消费者与行业对预制菜定义的认知鸿沟。
消费者将预制菜广泛理解为“只要不是现炒现做的,是事先经过热加工后冷藏的”都属此范畴。而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预制菜明确界定为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且不添加防腐剂。
健康隐患,亚硝酸盐与营养流失问题
预制菜的健康风险首先来自其加工工艺和储存方式。与传统现做菜肴相比,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营养流失问题。
研究表明,蔬菜类预制菜生产中的高温灭菌处理(如巴氏杀菌、高压蒸汽灭菌)会导致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的热稳定性大幅降低,留存率可降至30%以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亚硝酸盐问题。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并转化为硝酸盐储存,尤其叶菜类蔬菜含量较高。虽然正规生产的预制菜采用灭菌后真空或充气包装低温储存,减少了亚硝酸盐生成条件,但仍有研究指出:
长期储存的预制菜可能因蔬菜中无机盐逐渐转化,使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新鲜蔬菜。
看不见的风险,高钠高脂与微塑料
除了亚硝酸盐,预制菜还存在其他健康隐患:高钠、高脂倾向和可能的微塑料迁移。
为强化风味与延长货架期,预制菜普遍采用高钠配方。长期食用易增加钠摄入超标相关健康风险,可能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同时,部分预制菜为追求口感与风味稳定性,加工过程中会选用动物油脂作为烹饪基质,或采用反复油炸的热加工工艺,导致产品中饱和脂肪酸占比偏高。
另一个较少被讨论的风险是微塑料迁移。预制菜普遍使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在长期储存或加热过程中可能释放微塑料颗粒,尤其是消费者常用塑料容器直接加热预制菜时,风险可能增加。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一直说隔夜菜不健康,现在换个名字预制菜就闭口不谈健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