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专病中心与MDT模式赋能全程管理,戈舍瑞林长效剂型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提升。
HR+/HER2-乳腺癌是我国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1]。中国患者中位诊断年龄比西方患者更年轻,约60%的乳腺癌患者确诊于绝经前阶段[2]。以戈舍瑞林为代表的卵巢功能抑制(OFS)药物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已成为绝经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在OFS的全程用药管理过程中,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通过整合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及心理支持等多学科资源,旨在为OFS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应用提供保障,是实现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重要基础。
正值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举行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参与访谈,本次访谈聚焦MDT在OFS全程管理中的临床价值与实施路径展开深入分享,以期为更多医疗同道提供宝贵学术经验。
医学界: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占比高、年轻化趋势明显,复发风险长期存在。在该人群的全程管理中,专病专治和MDT模式能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王海波教授
HR+/HER2−乳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1],且中国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年轻化趋势显著。尽管这类乳腺癌通常预后较好,但仍存在长期的复发风险,需进行系统性、个体化的全程管理。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其治疗不仅关乎肿瘤控制,还涉及生育力保存、心理支持、副作用管理和生活质量等多重复杂需求。
专病中心及MDT模式正是应对此类复杂临床情境的重要机制。其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精准分层与治疗决策。专病中心汇聚了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及影像科学等多学科专家,通过MDT讨论,可基于最新影像、病理及基因检测信息,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精确分层,从而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第二,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从围手术期治疗方案选择(如新辅助治疗与手术的衔接)、手术方式决策(如保乳、根治或重建),到术后辅助治疗及康复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服务,不仅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反复奔波,也能够确保治疗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第三,优化长期随访与管理。MDT模式贯穿了从治疗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的全程管理理念,特别注重年轻患者的生育咨询、心理支持和长期生活质量维护。
此外,依托规范的随访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专病中心能够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应对复发转移及药物副作用,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这也符合当前国家将肿瘤作为慢性病管理的政策方向。
医学界:在这种融合MDT的全程管理框架下,OFS作为关键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您认为OFS在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全程治疗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王海波教授
OFS在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其临床价值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早期里程碑研究SOFT与TEXT历经20余年的探索,其15年长期随访数据的更新,为OFS联合内分泌治疗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树立了新标准[3]。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对于中高危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在标准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OFS,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总生存,提高治愈机会,这对年轻患者意义尤为重大。
近年来多项研究进一步夯实并细化OFS的临床应用场景。例如ASTRRA研究针对化疗后仍处于绝经前状态或卵巢功能在2年内恢复的患者,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公布的10年随访结果再次验证了他莫昔芬(TAM)联合OFS辅助治疗的长期疗效,突显其在高危年轻患者中的重要地位[4]。
此外,随着CDK4/6抑制剂在早期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拓展,OFS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策略也得到多项研究验证。以NATALEE研究为例,戈舍瑞林作为OFS的重要手段,在联合或不联合CDK4/6抑制剂的情况下,均被推荐用于中高危绝经前患者的辅助治疗[5]。
可以说,OFS已成为构建“OFS+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这一强化辅助治疗模式的基础,同时也是连接化疗后阶段与5–10年内分泌治疗的关键桥梁,在全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医学界:在临床实践中,比如OFS获益人群的识别、联合方案的选择、用药时机和疗程管理等细节上,专病中心和MDT模式能够在哪些层面帮助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王海波教授
根据最新《中国早期乳腺癌OF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OFS的临床应用已在获益人群识别、联合方案选择与用药时机方面形成明确规范[2]。在专病中心与MDT框架下,这些环节得以进一步优化与个体化实施。
首先,在OFS获益人群识别方面,MDT团队通过综合评估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复发风险进行全面判断,明确哪些患者适合接受OFS治疗。对于年轻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生殖医学专家的早期介入尤为关键,可在治疗前提供生育保存建议,实现肿瘤治疗与生育保护之间的平衡。
其次,在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上,MDT团队特别是肿瘤内科医生需结合最新循证证据及患者具体情况,权衡不同策略。如中危患者可采用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他莫昔芬(TAM),而高危患者则可能需要在OFS基础上联合CDK4/6抑制剂,实现治疗的阶梯化和个体化。
第三,关于用药时机,MDT团队会根据患者术后化疗情况、化疗前的卵巢功能状态等综合因素,讨论并确定GnRHa与化疗的同步或序贯使用策略,平衡疗效与卵巢功能保护之间的平衡。
最后,在长期治疗与随访管理中,专病中心通过系统化的患者教育、规范随访流程与电子档案记录,保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安全性,并对药物副作用进行及时干预,从而提升整体治疗质量与患者生存结局。
医学界:随着长效GnRHa逐渐应用于临床,您认为如何通过合理选择OFS用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又能在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面实现更好平衡?
王海波教授
在OFS全程用药管理中,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是影响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传统短效GnRHa制剂需每月注射,患者不得不频繁往返医院,为工作、家庭及心理状态带来显著负担,尤其对年轻、在职或居住地偏远的患者而言,长期治疗的中断风险较高。
近年来,长效GnRHa如戈舍瑞林3月剂型的广泛应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路径。大型真实世界EZREAL研究已证实,3月剂型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1月剂型相当[6],但其在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注射次数从全年12次减少至4次,极大降低了患者就医时间与交通成本,有助于保障治疗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其次,注射频次的减少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焦虑与“病人角色”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其更好地回归正常社会与职业生活,从心理层面改善治疗体验。此外,长效制剂还可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门诊压力,使医护人员能更有精力做好患者随访与个体化管理。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3月剂型也展现出更好的成本效益属性。尤其对于需长期接受OFS治疗的患者,综合考虑就诊次数、交通费用及误工损失等因素,长效制剂在整体社会与个人层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合理推广长效GnRHa制剂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也是实现“高质量长生存”治疗目标的重要一环。
专家简介
王海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院长,乳腺诊疗中心主任
青岛大学实体肿瘤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乳腺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Lim E,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12;26(8):688-696.
[2]Prudence A., et al. 15-year outcomes for women with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BC) in the SOFT and TEXT trials assessing benefits from adjuvant exemestane (E) +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OFS) or tamoxifen (T)+OFS. 2025 ASCO. 505.
[3]Bae SJ, et al. Updated survival outcomes and predictors of benefit from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ASTRRA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ASCO.506.
[4]Slamon D, et al.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390(12): 1080-1091.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316-334.
[6]Wang Y,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goserelin 10.8-mg compared to goserelin 3.6-mg in premenopausal and perimenopausal Chinese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cohort study. J Natl Cancer Cent. 2025;5(4):392-401. Published 2025 May 20.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