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美关税战告一段落,台湾问题被摆上台面,美方密集开火,有什么目的?关键时刻,国民党作出重要表态。
2025年已经过去了8个多月,今年中国外交的主轴仍然是中美博弈,从今年2、3月份的中美贸易战,到先后3次的中美经贸谈判,目前中美的“关税休战期”已经延长到11月10号,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但美方并不打算偃旗息鼓,反而转头打起了“台湾牌”,并在4天内连开3枪。
9月10号,美国宣布将“援台”的军事预算提高到10亿美元;9月12号,美英军舰过航台湾海峡,9月13号,“美在台协会”发布消息,污蔑中方“曲解”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二战文件,称“台湾地区的最终政治地位并未被决定”。言外之意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整体来看,美方的策略是在军事上武装台湾,顺便从台湾地区收割军事利益,同时以最小的成本为民进党站台。要知道美军这次过航台海,派出的“希金斯”号驱逐舰是1999年服役的老旧军舰,就算被解放军击沉了也不心疼,英国更“过分”,出动的“里士满”号不但只是个护卫舰,还是1995年的“老掉牙物件”。不难看出,美方此举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美在台协会”的表态同样如此。
美方的目的是什么?不排除有三点,一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美马德里谈判做准备,不同于以往,这次的谈判中方显然是兴师问罪而来,中国商务部对外表示,谈判的议题涉及美国的单边关税、滥用出口管制和tiktok问题。中国手中的“筹码”有很多,不管是稀土管制、大豆进口还是商品出口,都会让美国的军工、粮食市场伤筋动骨,要知道美国大豆已经堆积了4000多万吨。在谈判之前,美方先是在南海兴风作浪,又密集打起“台湾牌”,同时对20多家中国实体予以制裁,这明显是在“虚空造牌”。
二是将东海、南海和台海形成联动,以打造“小圈子”的方式,塑造新的对华“包围圈”。这一点从今年5月开始速度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美日澳菲四国在美国夏威夷举行“太平洋陆军论坛”研讨会,商讨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今年8月,加拿大也加入了进来,与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共同在南海“联合巡航”。台海方向,“美在台协会”成了特朗普打“台湾牌”的主力,今年7月该机构与民进党洽谈设立太空港,今年8月,“接见”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美国防部则计划今年向台湾地区派遣“联络官”,加速无人机领域的“合作”。
不难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北京阅兵后有了紧迫感,在意识到单打独斗无法打赢中国后,特朗普政府正在重拾前总统拜登的“联盟策略”,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合作围堵中国。
三是在盟友中间重新建立信任基础。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不管是“吞并加拿大”,强占巴拿马运河,还是迫使乌克兰签订“美乌矿产协议”,以“领土换和平”,都使得美国在盟友中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特朗普对日韩、菲律宾、欧盟等方面的加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盟友们的担忧,而刚刚发生的以色列轰炸卡塔尔事件,把这个问题推向了高潮。
在此之际,我们看到美国正在重新回归对盟友的“承诺”。比如美国务卿鲁比奥扬言,美国将与菲律宾“站在一起”,反对中国在黄岩岛设立自然保护区;看到了美国军机抵近黄岩岛以及美方在台海的系列动作。以美国目前的状况,真的要为盟友们“撑起一把伞”吗?想多了,美国的目的,是把盟友推到“反华包围圈”的最前沿,用最低的成本遏制中国崛起,同时消耗中国更多的战略资源。
从这个角度出发,美国一系列的行动,除了浪费一些汽油和口舌外,还有什么投入呢?
对美方的小算盘,中国看得分明,近日国台办密集发声,王毅外长和董军防长在电话中,对美方划下红线,要求美方不得在台海干涉中国内政,不得在南海蓄意煽乱。通过美方的“台湾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好现象,“美在台协会”否认一中原则之际,台湾地区孙文学校校长、国民党籍政客张亚中递出一句话,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整个中国绝不允许分裂。
如果岛内有更多这样的有识之士,美国的分裂企图将不攻自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