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印度媒体的宣传劲头很足:第三批“布拉莫斯”导弹即将运抵马尼拉,合同价值3.75亿美元,印度和菲律宾的“史诗级合作”圆满收官。看起来,菲律宾好像一夜之间就拥有了能抗衡大国的“杀手锏”。但等等,这事儿真有那么神吗?
印度的出口雄心 vs 菲律宾的安全焦虑
先说印度。布拉莫斯是印俄合研的产物,本质上是俄罗斯“冥河”导弹的翻版+印度的组装。印度急着推销它,不是为了帮菲律宾解套,而是为了打造一个“军火出口国”的人设。你看,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延期了十几年,战机“光辉”搞到现在还是半残版,军工体系的“雷声大雨点小”,早就被国际军贸市场看穿。布拉莫斯是少数能拿得出手的项目,印度当然要吹上天。
再看菲律宾。它的问题其实很现实:缺少岸基反舰能力,眼睁睁看着中国军舰在南海转悠,心里慌得很。但菲军队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导弹”,而是“能不能用”。军费只占GDP的1%左右,训练水平常年靠美军带,维护能力更是薄弱。买来再多先进导弹,可能也只是停在军营里拍照展示的“战略自拍神器”。
所以,一边是印度要刷存在感,一边是菲律宾要买安全感,两者一拍即合。这笔生意,看起来热闹,但背后全是焦虑。
“航母杀手”?别被标题党忽悠了
布拉莫斯的确是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3马赫,理论上对大中型舰艇构成威胁。问题是,现代海军的防御体系已经不是冷战时代的水平了。
中国的052D、055驱逐舰配备相控阵雷达和区域防空系统,拦截超音速导弹并非天方夜谭。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南海有密集的监视网络:岸基雷达、无人机、卫星全覆盖。别说“突然袭击”,菲律宾的导弹发射车一开机,可能已经暴露在解放军的火力范围里。
换句话说,布拉莫斯不是“终极杀器”,更像是一张加了滤镜的自拍照。看上去吓人,真要打起来,能不能撑过第一波交锋都得打问号。
更大的问题:小国军备,放大摩擦
这里有个值得警惕的逻辑误区。很多人会想:菲律宾买了导弹,中国有反制手段,那就没啥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哪怕实力差距悬殊,小国一旦有了“可打击手段”,反而更可能冒险。
就像给一个经常打不过人的小孩塞了一把弹弓,他可能不会变强,但一定会更喜欢挑衅。对菲律宾来说,布拉莫斯就是这把“弹弓”。真要擦枪走火,不是因为它能改变战局,而是因为它会让局势更危险。
布拉莫斯不会改变南海的力量平衡。中国在区域内的军事实力优势不是几套导弹能撬动的。
但这笔军火交易揭示了两个更深层的问题:
印度:急于证明自己是“军火出口国”,但靠“拼装货”刷存在,长远信誉堪忧。菲律宾:寄希望于外购武器“以小博大”,本质是战略焦虑的外溢,更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南海未来的风险,不在于布拉莫斯能否击中航母,而在于它可能让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更容易误判。
所以,与其问“布拉莫斯能不能逆天改命”,不如问:菲律宾有没有准备好承担一枚导弹引发的战略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