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是靠卖汉堡发家的吗?
错了,它其实是一个披着快餐外衣的地产大亨。创始人雷·克罗克1955年就说了,汉堡只是诱饵,真正赚钱的是脚下的土地。它的商业模式其实分为四步,堪称财富的滚雪球。
第一步就是选址。麦当劳专挑学校500米内、交通枢纽、社区、教堂旁的一些地段。像学生群体,消费高频且比较稳定,放学之后是必经之路,也是流量密码;高速服务区能抓住长途司机的刚需,停车休息等形成强制消费;教堂、社区中心也是人群的集散地,周末做礼拜、办活动自带流量。
第二步就是杠杆。麦当劳买地盖楼的钱,90%来自银行的贷款。举个例子,看中一块价值100万美元的地,先付10万首付,剩下的90万去贷款,等盖好门店后,再租给加盟商,每个月收租金1.5万美元,一年就是18万,5年就能覆盖贷款的利息。5年后,如果地价涨到300万,那资产就净赚200万,而租金还在持续流入。这种借鸡生蛋的玩法,让麦当劳用极少的自有资金控制了全球超过5万家门店的物业。
第三步就是收租。麦当劳的门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营店,占全球总量的不到10%;剩下的90%是特许经营店,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加盟店。但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店有个特殊之处,店开在哪儿不是加盟商自己选的,而是麦当劳总部先选好地方,事先买下来或是长期租下来,再转手租给加盟商。
而且麦当劳向加盟商收的租金,不是固定数额,而是基础租金加上销售额的百分比,销售额的分成通常占营业额的8%到10%。也就是说,卖得越多,麦当劳赚得越多。这个模式为麦当劳总部贡献了超过83.8%的运营利润,使麦当劳成为以地产为核心的隐形房东。
第四步就是品牌增值。普通的地产公司买地后只能等升值,而麦当劳能运用自己的品牌加速增值。意思是,原本这个地方冷冷清清没什么人,但随着麦当劳的加入,冷盘变成了旺盘,周围的房租就会攀升。
所以麦当劳成立了一个地产基金,提前在这些地方买下铺面或是以极低的价格长期租赁,等到冷盘变成旺盘后,再把租的地方租给加盟商,从中间赚取租金差价。这种商业地产为麦当劳贡献了50%的利润,所以说它真的妥妥就是一个包租公。
但这套“地产+汉堡”的双轮驱动模式,最近十年遇到了挑战。以香港为例,麦当劳估值30亿港元的23处黄金地铺全部甩卖,剩下的准备2026年清仓。为啥卖呢?
因为香港楼市低迷,核心商圈的租金比2019年跌了30%到40%,空置率更是超过了10%,但这23处物业每年的物业费加税费就超过8000万港元,地产现在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不过,虽然麦当劳卖了店,却还租回来,256家餐厅照常营业,这就叫轻资产玩法,甩掉了重资产的包袱,聚焦核心业务,现金流也更加灵活,可谓一举两得。麦当劳的这波撤退也告诉我们,重资产不再是稳赚的香饽饽。普通人想要财富稳健增长,得像麦当劳一样拥抱轻资产,把钱投向灵活、稳健、分散的资产,才能让财富穿越寒冬,稳稳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