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0日的一条微博里,把“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摆上了公共审判台。
第二天,西贝回应否认,贴出当晚13道菜的“作业指导书”,宣布开放后厨,并放话准备起诉;随后又把“罗永浩菜单”端上门店,请消费者现场验货。
两天之后,罗永浩深夜发文称“事件告一段落”。
舆论温度略降,但争议没有散场。这一轮攻防让一个旧问题回到原点:餐馆该不该、能不能用预制环节?
更关键的,是你有没有义务把它写清楚。
其实中国在立法层面的定义是清晰的: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首次以监管口径明确“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成的预包装菜肴,强调在合规冷链与杀菌前提下“不添加防腐剂”,并提出推进餐饮环节对预制使用情况“明示”。
这等于把争议从“你觉不觉得恶心”的感性认识,拉回到“你有没有如实告知”的理性诉求。同时,在敏感场景上,教育部早在2023年表态“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理由是标准、认证与追溯体系尚未成形——这不是情绪,是明智的对现状的体谅。
更具决定性的,是一条新进展:多家主流媒体披露,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准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焦点之一正是把“餐饮门店是否、如何使用预制菜”纳入强制信息披露。如果这条落地,罗永浩与西贝的争吵会迅速从话术战,转化为证据战:菜单写没写,流程能不能举证,标错按什么罚。
这在国际上是有成熟经验的。尤其是在“现场制作”是国民审美的一部分的法国,这套证据链已经常年运转。
先是文化层面的背书:
联合国把“法国人的美食大餐”列入人类非遗,强调同桌、时令与在场感。
这当然不是为浪漫作注脚,而是为“当场做、做给你看”树立公共叙事。
而“自制”(fait maison)是极其严肃的,只有在店内、从未经处理的原料起手烹制,才允许打在每一道菜名旁,甚至图标怎么画、标在哪一行,官方都写得明明白白。
它不需要事前认证,靠的是经营者自我声明与当局事后抽查。
一句话,菜单在法国不是文案,是店家的供述。
既然是供述,就要能核查。
AOP、IGP、Label Rouge、有机AB等一整套“质量与原产地”标识由国家机构INAO统筹,给餐厅把“这是哪块田地出来的哪头牛”变成可追溯的凭据。
消费者不必听老板的故事,扫一眼标识就够;执法也不必争辩口感,查链条即可。
有供述、有钢印,还要有牙齿。
法国把造假归入“误导性商业行为”,写进《消费者法典》:最高两年监禁、三十万欧元罚金,法人可按年营收比例上提。
DGCCRF(竞争、消费者与反欺诈总局)是日常执法的主力,地方层面则由DDPP等部门落地。
这意味着,如果你把“自制”乱贴,不是道德问题,是刑事与经济后果的问题。
公共资金管理也在同一条轨道上运行。
EGAlim法律要求学校、机关等集体供餐按采购金额口径实现至少50%“可持续或高质量”食材,其中至少20%为有机;农业部的“Ma Cantine”平台则提供规则理解、采购自查与年报披露的数字化抓手,形成可比对的账本透明。
你可以辩论预制不是洪水猛兽,但在孩子这张餐桌上,结构性指标先把方向扣住——钱流向哪边,厨师的手就往哪边伸。
参照法国的思路,逻辑会清爽很多。
如果一份菜的最后一步确实在店里完成,但不是从生鲜原料起手,那在法国语境里就不配叫“自制”;门店若依然在菜单上这么写,就构成误导,归DGCCRF处理,罚则清晰,不必靠舆论投票。
争执焦点绝不会是“你嘴是不是太毒”,而是“你菜单有没有写错字”。
同样的,公共餐饮领域不去纠缠“预制”三个字的情绪价值,而是用比例、用KPI把结构捋顺,把“新鲜与高质量”的占比每年晒到平台上——这比任何一次话术大战更能稳住人心。
回到中国场景,答案其实很简单。而且第一步已经迈出:定义到位,敏感场景从严。
第二步也正在路上:把“明示”写进国标或强制性条款,给执法以明确接口。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走第三步?
我们能不能让菜单对接上游凭据,哪怕先从地理标志、绿色/有机与批次追溯码开始,二维码即扫即得?
至于公共餐饮,能不能也以金额口径设比例指标并按月披露?
路径理顺了,所谓“预制之争”会自然退潮,消费者只需要在味道与价格之间做取舍,不必在信任与恐惧之间下注。
这场因一个人、一顿饭引发的讨论,折射的是一张更大的餐桌:它既是文化的,也是产业的,更是制度的。
法国经验的启示,不在于“抬高诗意”,而在于“降低不确定性”。
当菜单变成证据,当上游可被追溯,当公共采购形成方向性的“硬杠杆”,厨师自然可以回到锅边,消费者则可以专注于味蕾,至于监管者,只需要回到数据。
微波炉门一开,祖传手艺就露馅——这句尴尬的俏皮话在法国是会落到罚单上的,在中国,它也该改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